-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生态角度下的中央车站
精神生态角度下的中央车站
一、《中央车站》剧情简介
20世纪末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是十几条地铁和几十条公交车路线的交汇点,这里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车辆和人群,喧闹拥挤、混乱不堪。女主人公朵拉mdash;mdash;mdash;一个年老的退休教师,在站台上以替人写信为生。她每天见到很多面孔,倾听五花八门的故事mdash;mdash;mdash;有关爱情、亲情、欺骗、堕落等。一天,小主人公约书亚在妈妈安娜的带领下,来请朵拉给他素未谋面的父亲耶稣写信,希望能一家团圆。然而在信件刚写好不久,安娜不幸遭遇车祸身亡,约书亚一下子就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可怜的孤儿。朵拉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和犹豫之后,决定带着约书亚去遥远的北部寻找他的父亲。两人由此开始了一段寻找父亲,其实更是寻找“爱”的回归之旅。这就是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mdash;mdash;mdash;《中央车站》的剧情梗概。这部影片曾荣获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五十六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以及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导演华特萨勒斯(WalterSalles)是巴西杰出的纪录片和故事片导演,素以探讨“放逐与寻找自我认同”的电影主题而著称于世界影坛。[1]《中央车站》则是他这一类题材电影中的又一成功之作。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热闹非凡的盛大场面,更没有高科技的视听冲击。影片缓缓讲述着一老一少在身无分文、狼狈不堪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希望与失望交叠的坎坷经历,最终约书亚如愿找到了他的家,而朵拉也寻回了她失落已久的爱的归宿。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情节发生在公路上,有人称之为公路电影,或者是关于母爱、亲情的电影。其实如果从精神生态视角来看,这部影片显示出了浓厚的精神生态意识。
二、人存在的疏离化:精神生态危机的表现
“精神生态”是取自精神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一概念就是借鉴当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这一事实,来警戒现代人的精神领域内也出现了这种生态学意义上的污染和危机。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新时代的本质是由非神化、由上帝和神灵从世上消失所决定,地球变成了一颗“迷失的星球”,而人则被“从大地上连根拔起”“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2]。的确,无法否认在当今实际生活中,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已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痛心疾首的地步。精神价值取向的褊狭、人类情感世界的苍白、人性的扭曲变异hellip;hellip;这种种精神病症的最终根源在于“人存在的疏离化”: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社会的疏离以及人与自我的疏离。与以往时代相比,现代人越来越缺乏与充满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对话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人际间真情的丧失,早在工业社会以追求物质享乐和奢靡取代精神追求和心灵充实时就开始了;而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则表现为信仰的丧失、理想的幻灭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的缺失等方面。在强大的物质洪流面前,人听不到邻人发出的声音,也感觉不到自己心灵对爱的渴望。
《中央车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人与人疏离、人与社会疏离、人与自我疏离的精神荒原。影片开头,导演利用类似纪实的手法,充分展现出20世纪末巴西正由农业形态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贫穷和混乱。在中央车站,时刻流动着拥挤的人群,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至城市,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以在站台替人写信为生的朵拉,每天穿梭在拥挤混乱的人群中,疲惫不堪,贫穷困窘。她眼里似乎没有柔情和期待,只有焦虑和疲惫,表情从来都是麻木不仁、冷漠疏离,充满对他人的不信任。到家后她和朋友艾琳以读别人的信取乐(她骗人说帮他们寄出去),把看不顺眼的信恶作剧似的撕掉,或者丢在抽屉里永远不寄出。朵拉这种扭曲性格的形成,与她从小缺乏爱的成长经历有关:在她很小的时候,她那“在家很阴沉,出门就耍宝”的酒鬼父亲抛妻弃子,另结新欢,直到朵拉长大成人,迎面碰到都认不出自己的女儿;朵拉的母亲早早离开了人世,没有给朵拉足够的母爱;朵拉自己则一直孤身未嫁,“没有先生,没有家人也没有小狗”。在缺乏父母之爱的家庭中长大,又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朵拉的精神贫瘠、心灵荒芜可想而知。而约书亚,同样也是一个缺乏爱的可怜的小孩,起初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是个酒鬼,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约书亚到9岁都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父亲。母亲出车祸去世后,他立刻就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任何人的心灵都需要的爱的浇灌mdash;mdash;mdash;尤其对于孩童的稚嫩的心灵而言,约书亚寻找其亲生父亲就成为必然的事情。朵拉带约书亚去寻找其父亲,这个决定并不是轻易形成的mdash;mdash;mdash;如果朵拉一开始就转性,变得仁慈友爱,那也是不合常理、不符逻辑的。当朵拉将无家可归的约书亚带到自己家里,给他吃喝的时候,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丝人性的温情。而事实是她已和人约定,将约书亚以一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