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难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义

苦难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仅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他是这样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根据他的作品来评断俄罗斯,评断俄罗斯神秘的心灵。”[1]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苦难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中心”[2]77。从《穷人》中的杰符什金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孤女涅莉,还有《罪与罚》中贫困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等,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主人公无一例外地在承受苦难。为什么陀氏作品中有这么多关于苦难的描写呢?国内研究者关于陀氏创作中的苦难描写有如下观点:“对苦难题材的偏好与他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环境有关。”[3]“陀氏为什么如此专注于描写苦难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陀氏自己充满苦难的一生。”[4] 以上观点侧重于从社会学和阶级论的角度去分析作家作品,也就是说对陀氏作品中苦难的接受“更多地是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人们的愚昧无知中寻找苦难和不幸的根源,苦难和不幸因此常常被认定为贫穷、受压迫受欺凌、无知无识和不反抗”[5]展开的,这也符合中国文学中的忧国忧民意识。从社会学和阶级论观点出发得出结论:贫穷就是苦难,苦难就要反抗。在陀氏作品中,不但大量描写苦难,而且人物是喜欢苦难、忍从不反抗的。所以有观点说陀氏作品宣扬的是奴隶的道德,说他是沙皇的走狗。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对陀氏作品的误读。或许我们可以从宗教视角来理解陀氏作品中为什么写这么多的苦难和人物,对待苦难的态度如此独特。 一、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 早在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季米尔使俄罗斯受洗,基督教信仰就扎根于俄罗斯文化,成为俄罗斯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俄罗斯的儿童是在朗读诗篇中学会阅读的,是圣经和礼仪的语言锻造了民族语言并由此产生了斯拉夫语。”[6]26-27“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化中,宗教问题具有决定意义。”[2]156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基督教会被俄罗斯人民很纯粹地掌握,因为基督教真理的基础是更加现实的[2]51。俄罗斯的使命就是基督教的使命[2]64。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并走上文学道路的,福音书及基督教文献成为他最熟悉的文学文本。“没有什么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爱、更智慧、更坚毅和更完善的了,不仅没有,而且我怀着忠贞不渝的感情对自己说,这决不可能有。不仅如此,如果有谁向我证明,基督存在于真理之外,而且确实真理与基督毫不相干,那我宁愿与基督而不是与真理在一起。”[7] 基督教信仰是很重视人的痛苦的,圣经中说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世人忍受了痛苦和死亡。在基督教看来,“痛苦是上帝使我们的心灵从尘世暂时的事物转向永恒、转向他本人的伟大的教育手段”。基督教被认为是关于受难、痛苦、牺牲、死亡的宗教,它给人带来的是谦卑、温良、慈悲、宽容。陀氏第一部有影响的作品《穷人》以其对“贫苦和苦难抱有一种极其深厚并充满热忱的同情”而赢得别林斯基的称赞;《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孤女涅莉最后像她母亲一样悲凉地死去;《罪与罚》中贫困的马尔美拉多夫和他沦为妓女挣钱养家的女儿索尼娅相依为命;《白痴》中出生于小地主家庭、一场意外的大火中丧失了亲人和财产,被地主托茨基收养的娜斯塔霞长大后做了男主人的姘妇,又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最后被商人罗果静杀死。他在作品中写这么多的苦难,苦难成为他作品的中心。可以说俄罗斯宗教文化中的苦难意识是陀氏作品中大量写苦难的原因之一,“俄罗斯文学问题面向受苦受难者”[6]32。 二、苦难在俄罗斯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陀氏作品中的人物不反对而且喜欢苦难。比如《罪与罚》中斯维利加洛夫在同拉斯柯尼科夫谈到杜尼娅时这样说:她会成为一个殉难的人,当人们用烧得通红的大钳子烙她的胸膛时,她准会露出笑容来。她渴望赶快为了某一个人去受苦受难,要是达不到受难的目的,她很可能从窗户里跳下去[8]553。受苦也是一件好事[8]534,受苦是伟大的事[8]536,我甘愿去受苦;在受苦中会产生伟大的理想。你要去受苦,难道这不是已经赎了你一半的罪吗[8]604?地下室人也说:“人有时强烈地爱上苦难,爱到吓人的程度。”索尼娅所蒙受的巨大不幸和委屈深深震撼着拉斯柯尼科夫。他竟伏在地上吻她的脚并声称:“我不是向你下跪,而是向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8]375之所以有这种独特的态度,是因为在俄罗斯文化中苦难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受苦是一种美德 陀氏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喜欢受苦呢?有论者从哲学角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人是喜欢受苦的这一事实,提出人有任性的权利。”[3]有论者从宗教的角度来解释,认为“陀氏的描写往往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他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宗教信仰”[9]。只是从宗教角度解读有点把问题简单化,因为在对苦难的态度上,俄罗斯文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基督教国家的特点,俄罗斯人更喜欢苦难。陀氏作品中的受苦难者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