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方法
论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方法
谈判及其他政治解决方法
(一)谈判
国家在边界谈判之前往往怀有某种特殊的政治意愿和目的,这种目标的价值往往超出谈判结果带来的利益损失。这是国家愿意妥协的基础。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和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边界谈判。国家关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海洋划界谈判的成功,而国家关系的僵化则会影响海洋划界谈判的进行。如1997年泰国与越南关于泰国湾的海洋边界谈判,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正是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后两国关系的改善促成了最终协议的达成。2004年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政治经济关系持续加深的背景下,澳新两国达成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协定[3]。
当然,海洋划界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间的良好关系与海洋边界谈判的困难程度并没有必然的促进关系,一些传统友好国家之间在海洋边界谈判中也会遭遇艰苦的较量,如丹麦就法罗群岛与英国进行的海洋划界谈判。两国的地理因素十分复杂,因此难以确定应适用的法律原则。两国一度打算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对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的争夺加剧了这种分歧。最终两国同意以等距离线作为海洋边界,但在基点和基线的问题上又产生了分歧。艰苦的谈判从1978年持续到1999年[2]。相反,在世界的敏感区域,国家之间也能划定海洋边界。1973年(前)苏联与土耳其在政治十分敏感的地区划定了领海边界并建立了联合委员会。
从目的来看,国家选择谈判解决海洋划界争端,大多是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避免未来争端的发生,具有政治性和预防性。尽管国家也可以在争端发生之前选择法律方法解决,但国家实践更倾向将法律方法作为争端发生后的补救手段。如1975年喀麦隆与尼日利亚的《马鲁阿宣言》(MarouaDeclaration)、1975年冈比亚与塞内加尔的海洋划界协定、1988年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海洋划界协定、1999年赤道几内亚和圣多美与普林西比的海洋划界协定、2002年安哥拉在结束内战后与纳米比亚关于海洋划界的协定、2003年佛得角共和国与毛里塔尼亚关于海洋划界的协定,等等,都是在维持睦邻友好的政治目的下签订的。
从谈判过程看,政治意愿对划界的最终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52年智利、秘鲁、厄瓜多尔三国签订《圣地亚哥宣言》,目的在于迅速确定边界以形成200海里领海的国家实践[1]。尽管秘鲁在划界中获得的海域范围远比适用等距离线要小得多,但从当时的战略利益出发,也能接受这一结果。在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洋划界中,由于采用经线作为边界,一些通过等距离线可以划归葡萄牙的重要油气田划给了西班牙。尽管葡萄牙对已经划定的经线边界十分恼火,但当时的政治意愿决定了这条边界的划定[4]。
1.谈判具有广泛而持久的适用性:从所涉争端类型看,谈判的适用范围覆盖了领海划界、大陆架划界、专属经济区划界和渔区划界等几乎所有的海洋划界问题。而且,“成功的海洋边界谈判应具有解决相应而生的领土纠纷的作用”[1]。例如,1942年英国政府代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与委内瑞拉在帕里亚湾的海洋划界谈判同时解决了帕托斯岛的主权归属争端。从地域范围看,谈判的适用不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因为几乎所有国家大都接受谈判作为海洋划界争端出现时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只有当谈判受挫或失败时,国家才会寻求其他方法解决争端。
从难度看,在一些存在诸多海洋划界难题的地区,谈判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众多,而加勒比海半闭海的性质给海洋划界谈判造成了特殊的困难。虽然该地区有成功解决海洋边界争端的数个颇具影响的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但是,在已划定的27条海洋边界中,通过谈判完成的达24条之多。由于国家在谈判中不受国际司法或仲裁对诉求的特定规则限制,故而往往能更彻底地解决海洋划界争端所涉及的各种难题,例如,巴拿马与哥伦比亚的划界协定不仅解决了海洋划界问题,还解决了巴拿马湾历史性海湾问题、巴拿马在国际航行等问题上的特殊利益等问题,堪称解决复杂海洋划界争端的典范。
从时间来看,谈判解决海洋边界争端往往是一个“冗长而痛苦的过程”[4]。如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与委内瑞拉在大西洋部分的海洋划界谈判,从1975年开始正式谈判直到1989年才达成协议。丹麦与瑞典也经过了艰难的谈判才达成了1984年的边界协定。立陶宛与俄罗斯在经历了17轮谈判后才在1997年达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2.谈判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从谈判解决海洋划界争端适用的划界方法来看,相比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所强调的公平原则下的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国家谈判实践所适用的方法更加灵活。国家谈判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包括五种:等距离方法、方位角方法、经纬线方法、“谈判线”以及共同开发协定。这些方法本身及其适用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谈判的灵活性和政治主导性。
(1)等距离方法。等距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