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长期通货膨胀兼论「中古自然经济」的形成.PDF

东汉长期通货膨胀兼论「中古自然经济」的形成.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汉长期通货膨胀兼论「中古自然经济」的形成

東漢長期通貨膨脹 ──兼論「中古自然經濟」的形成 ** 陳彥良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 摘 要 往昔研究認為,東漢執政者對貨幣鑄造態度消極,黃金與法定貨幣五銖等金屬鑄幣 流通漸減,實物貨幣的使用逐漸增加。魏晉南北朝延續此一趨勢,於是而有中古自然經 濟的形成。本文根據考古資料整理分析東漢貨幣制度演變,從而提出新的觀點,認為這 是東漢長期通貨膨脹最後階段的貨幣崩潰,造成經濟全面蕭條的必然結果。 根據出土錢幣資料分析,東漢二百年中銅錢持續減重,以及貨幣數量持續增加,顯 示存在長期上升的通貨膨脹趨勢,而非如昔所論實物貨幣的加強。本文指出,東漢前、 中期延續秦代和西漢政府對鑄幣的壟斷,以及「行錢」等制度,導致東漢長期通貨膨 脹。東漢後期桓帝永壽、延熹之際,原為解決通膨問題所形成的「寬鍥薄之禁」(暫緩 對刮削錢幣銅屑的禁令)政策,反而造成行錢法律負面效應的放大,使得東漢前、中期 的緩和性通膨,迅速轉變為後期的急速性通膨(桓帝延熹年間起「剪輪錢」戲劇性大量 出現可證)。其後靈帝四出文錢與董卓鑄小錢,造成漢末更嚴重的惡性膨脹,最終並導 致貨幣的全面崩潰。貨幣經濟於斯結束,物物交換經濟開始。東漢幣制雖終結於靈帝與 董卓,但論其始源,則在「行錢」與「寬禁」政策開展之時,其結構便已內含後續變化 的關鍵因子。 關鍵詞:東漢,通貨膨脹,五銖,自然經濟,行錢,貨幣史  本文定稿過程中,承蒙兩位匿名審查人提供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筆者謹致上誠摯的謝意。 ** 本文作者電子郵件信箱:harold@mail.ndhu.edu.tw 清華學報 新41 卷第 4 期(民國 100 年 12 月)第 669~714 頁 670 清 華 學 報 一、觀點與問題 從戰國、西漢到魏晉南北朝的中國歷史,經歷了自高度發展的貨幣經濟,到相 對退縮的實物(自然)經濟的轉變,最終,貨幣的使用消退到低靡狀態,而由物物 (註 ) 交換模式所取代,開啟了「中古自然經濟」。 1 自上一世紀 40 年代全漢昇的研 究(以及何茲全的補充修正)之後,中古自然經濟的內涵方為世人瞭解,這是全先 生在經濟史研究上的重要貢獻之一。然則魏晉貨幣經濟退縮的原因,全先生認為主 要是由於漢末戰亂的擴大,以及鑄造用銅的減少等因素造成。 (註 2 ) 但是,對於如 何從西漢貨幣經濟走向中古自然經濟,以及作為過渡階段的東漢近二百年貨幣制度 的實際情況,全先生則甚少著墨。 對於這一過程,傅築夫在〈貨幣經濟的衰落與實物貨幣的代興〉中描畫出比較 清晰的輪廓: 終東漢一代,不僅貴金屬黃金事實上已經退出流通領域,不再當作貨幣 使用,而且連銅錢也很少鑄造,並且還長期廢止,「封錢」不用。民間 1. 魏晉南北朝布、帛、穀、粟等的貨幣性顯著增強,就這一點而言,則可稱之為金屬鑄幣(如五銖 等)的衰落和「實物貨幣」(布帛等)時代的開始。由於實物貨幣對於商業的推進功能不彰,自 給自足的、莊園的經濟模式,便成了魏晉南北朝最顯著的時代特徵之一。 2. 全先生〈中古自然經濟〉文中還指出,戰爭所帶來的人口耗減、土地荒蕪、商品的供給停頓等因 素,亦是造成貨幣經濟消退的原因。另外,銅的減少,則是由於銅礦產額的銳減以及佛教鑄像的 盛行所導致。但除卻上述這些外在因素,對於貨幣制度自身的作用方面,全先生似乎未嘗論及, 留下可供探索的空間。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