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动的惩罚汇编
冲动的惩罚
组员:李昕
方永华
高冉
平安集团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
2
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成为低地三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年收购荷兰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3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始末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合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增持至4.99%。中国平安第一次买进富通为每股19欧元,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238.38亿元人民币。
从2008年5月份开始,富通股价从17欧元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初,股价已经跌落至10欧元;到10月3日富通股价为5.41欧元,已经跌去约70%;后曾一度成为“仙股”,股价跌至0.88欧元。这导致平安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浮亏额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富通集团在欧洲遭到数千名客户集体起诉,索赔总额高达40亿欧元。而且从2008年9月末开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未经股东大会表决,分别对富通实行了国有化措施。平安这个最大单一股东的权益遭到全盘漠视和侵害。尽管当地时间12月12日,比利时上诉法院暂停国有化的方案并要求进行股东大会表决,但平安的投资巨亏,已是不争的事实。
4
动因分析
“首先,它完全符合公司的财务投资和长期发展战略原则,在带来良好的财务回报和稳定现金流的同时,能让中国平安充分分享富通、前荷兰银行悠久的品牌价值、全球领先的管理经验和多元化产品技术,以最高效的方式建立全球投资能力,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大大缩短与国际一流同业的差距。其次,资产管理市场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项业务将迅速成为中国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
5
动因分析
1、谋求海外发展以有效地拓宽投资渠道、更大范围地分散风险和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2、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无偿获得其资产管理的技术,以及期望通过并购富通达到建立平安的银保合作目的。
3、除了资产的价格比较合适之外,更重要的是未来持续的增长。
6
分散投资风险
自 2006 年起,中国政府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的双重压力,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政府开始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在海外市场收购和投资,正是这样的政策导向给了平安保险一个分散投资风险的机会。
从平安自身的情况考虑,虽然 2007 年 A 股上市为平安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巨额资金带来的风险也是平安所必须面对的。显然,相较于过于高涨的国内投资市场,低迷的海外市场或许是分散风险一个不错的选择。
7
获取财务投资收益
2007 年末,正当中国资本牛市创造的本土保险企业超高估值水平的时候,次贷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欧美金融企业正在遭受进入本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资本寒冬。欧洲保险业一直在估值凹地徘徊。
除却富有吸引力的价格之外,优厚的分红政策是富通吸引中国平安的另一重要原因。 与高速增长的中国股市不同,净股价升值之外的稳定股利是成熟资本市场金融股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
8
获取具有价值的协同效应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 CEO 马明哲表示,“富通将帮助中国平安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更快的可持续发展速度,并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由于中国平安和富通集团的业务模式匹配,中国平安可以学习富通集团在交叉销售、风险管理以及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令此次交易取得极具价值的协同效应。” 对比平安和富通两者的金融控股集团构架,就会发现二者是何其相似。
9
“走出去”的国家政策导向
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6、2007 和 2008 三年,中国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分别为 35.3、16.7 和 115 亿美元 ,其中非金融类 24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9%,占 93.7%,金融类 16.7 亿美元,占 6.3%。在这三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