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近上元年间的杜甫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26 卷 第3 期 2010 年5 月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Vol.26 No.3 May 2010
□古代文学
走近上元年间的杜甫
———探杜诗的佛道思想
杨映红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 上元年间,是杜甫晚年漂泊生涯中的一个歇脚期。这时期的诗歌,在情感内容上
常常表现出佛禅的意趣和道家的情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与生活际遇促成了杜
甫有意往佛、道的世界里寻求解脱,但复杂的思想情感形诸于诗歌,反而更增强了杜诗忧患意识
的力量。关注杜甫上元年间的诗歌,有助于加深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的认识。
[关键词] 杜甫;上元年间;诗歌;佛;道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3652 (2010)03- 0100- 06
通常,杜甫在世人眼中仿佛只是一个忧国忧 佛禅的意趣,道家的情怀,在诗人回归家庭、回归
民的儒士形象,其实,他的思想构成是立体性的, 大自然的生活中明显凸现。
并非一成不变。当遍阅人世沧桑、饱尝颠沛流离 (一)幽居闲处中的淡泊与不争
①
之苦的诗人生活有所安定时,佛道思想意识便不 且看诗人作于上元元年夏天的 《江村》 :
时浮上他的心头,并影响到其时的创作风调。这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一点,在唐肃宗上元年间(760 年闰4 月至761 年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9 月)的诗作中随时可以得到明证。本文试以杜甫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上元年间创作的诗歌为镜,一窥老杜晚年诗中的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别样情怀并探析其生成的主要原因。 草堂建成了,诗人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也安定了下
来,终于有空好好欣赏身边的环境了。你看,那绕
一 乡居生活情怀中的佛道思想 村而流的清江,那来去自由的梁间春燕,那水中嬉
戏的白鸥,那痴情专注的老妻,那天真无邪的稚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关辅饥馑,对政 子,都是那样的可喜、可亲和可爱,一切是那么的
治感到失望的杜甫终于舍弃了难以养家糊口的华 亲切与真实。“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
州司功参军一职,携家随百姓逃难。“七月弃官 幽”这两句,既是点出了浣花村环境的静谧优美,
西去,度陇,赴秦州……十月,赴同谷。居不逾 分明也在传递诗人的一种 “以自然、适意、清净、
月,又赴成都。”[ 1 ]几经辗转,杜甫于是年年底到 澹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 2 ]。经历了十
达成都,在众多亲友的资助下,正式落户成都郊 载长安困居、四年宦海奔波的杜甫,终于在这里得
外的浣花溪。 自上元元年初夏(760 年,乾元三年 到一个安定的栖息地,能与家人团聚,衣食也暂时
庚子闰四月改元上元)至上元二年秋(761 年,辛 无忧,这怎能不让他为此感到欣慰和满足呢?要知
丑九月又改元宝应),这一年多里,杜甫基本无所 道,杜甫经营草堂,他自己是拿不出什么资本来
事事,常流连于浣花溪草堂周边的山林村野之中, 的,全部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没钱,表弟王十五
诗歌风调,也明显迥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