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趣味历史拼图 从一张照片说起
特稿
趣味歷史拼圖──從一張照片說起
劉善君1
一張攝於一九六四年的照片:「一位潦倒的流浪婦人,坐在北角車站的街頭。
在她身旁 ,擺放著兩塊廣告牌。其中一塊的內容是 『經濟客飯,每碟六毫 ,各式
粉麵飯每碗五毛 ,牛腩粉麵每碗三毛。』」在攝影師細膩的鏡頭下 ,捕捉了流浪
婦的潦倒神態 ,確能惹起觀者的憐憫之心 ;不過,更能引起筆者的興趣的是 那
塊標示飯麵價錢的廣告牌。它引發筆者的好奇心:每碟六毫的客飯在六十年代是
否真的「經濟」?它是高檔館子的廣告牌,抑或茶餐廳的廣告牌?六十年代工人
的薪金有多少?六十年代的物價又如何?
本圖現為香港歷史檔案處藏品。原圖是鍾文略先生在1964年攝於北角車
站,蒙鍾先生准予轉載,謹此致謝。
於是 ,筆者透過一些舊照片、《政府年報》刊登的圖片和統計數字、坊間出
1 劉善君小姐,香港歷史檔案處高級助理檔案主任。
63
版年鑑的廣告、報紙的廣告,再加上訪問一群「五、六十年代的年青人」,將五、
六十年代的一些生活片段 :如當年的生活物價指數、工人的薪金 、娛樂、教育、
工商業等情況拼湊起來 ,重組了一幅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拼圖。歷史緣於生活,
是活生生的 ,有趣的。本地歷史對於一群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來說 ,更多添
一份感情。筆者曾寫了一系列的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片段 ,現選取其中一篇 〈六
十年代的工廠女工生活──阿珍的抉擇〉(附錄),與老師們交流分享。
六十年代 ,香港的製造業十分蓬勃 ,如製衣、玩具、紡織、假髮等等 ,不過
當年的工人薪金並不高 ,亦面對著住屋、工作等問題。在 〈六十年代的工廠女工
生活 阿珍的抉擇〉一文 ,藉著一位虛擬的人物 :玩具廠的女工阿珍 ,反映當
年的工人生活:他們賺取多少周薪?生活的物價指數怎樣?居住環境又如何?人
物雖然是虛擬的,不過文裏的統計資料,如六十年代初年香港的勞動人口約一百
五十萬 ,或是勞工的日薪 ,又或是物價 ,如豬肉每斤三元二角 ,牛肉每斤三元八
角 ,英國製造的朱古力每磅七元四角等等 ,均摘自政府出版的 《年報》及其他刊
物。政府出版的《年報》,每年均紀錄了香港所發生的大事,輯錄了當年的政治 、
經濟、社會福利 、教育、運輸、房屋 、娛樂文化資料 ,資料豐富而詳盡 。另外,
阿珍一家所住的板間房,月租六十元,資料來自訪問一群五、六十年代的年青人
或中年人 ,所得出一個平均數。再加上在坊間出版的年鑑廣告,記錄了一些當年
的商品模樣,如英國能得利廠出品的朱古力、連卡佛代理的罐頭香腸等,更具真
實感。
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透過這些歷史拼圖活動,學習資料的搜集、資料的運用、
口述歷史等技巧,最後將資料辨別,歸納、總結,可將一些歷史事件或片段重組 ,
讓學生明白到學習歷史是有趣的,生活化的;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政府刊物和統計
數字不一定是沉悶的 ,只要運用得宜,亦是趣味盎然。就以街頭潦倒婦人的照片
為例子,就以這張照片的廣告牌為起點,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翻查統計數字之餘,
亦可推動他們作一些簡單的口述歷史,如訪問家中的長者,看看他們當年吃一碟
客飯要多少錢?學生也可以到酒樓食店,對比六十年代與現在的價錢等等。一切
取材自生活!除此之外,透過此等活動,學生更可以瞭解長輩的生活模式呢!
「阿珍的抉擇」只是一個模式 ,老師可鼓勵學生更多運用政府刊物、年鑑、
照片、廣告及報章等不同類型的資料 ,自然可拼湊出一幅一幅更大、更全面的歷
史生活圖片。
附錄
64
六十年代的工廠女工生活──阿珍的抉擇2
「豬肉每斤三元二角,牛肉每斤三元八角 ,上雞每斤四元三角,菜心每斤三
角五分 ,冬瓜每斤一角六分 ,鮮果汁每杯一角 ,芒果每磅一元九角 ,香腸每磅三
元四角,外國製造的餅乾每磅四元七角 ,英國製造的朱古力每磅七元四角 ,西式
雜餅每件五角四分……」嘩!這些貨品的價格便宜得驚人,莫非是某某超級市場
的優惠價?非也!其實以上所列述的,是一九六三至六四年的物價。
也許天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