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00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的标准 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 (1)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 (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 2、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坚持四个原则: 三个方向: 首先,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一个人心理正常、健康,其形式与内容均应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 其次,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作为心理活动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最后,是个体人格的稳定性。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2) 情绪正常、健康; (3) 意志健康; (4) 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 (5)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6) 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7)较强的适应能力。 3、健康心理的标准: 第二节 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与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中有一定地位。 二、体质因素的影响 有人把人分为瘦长型、肥胖型、力士型、发育异常型四种体型。   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瘦长型;躁狂抑郁症多见于肥胖症;疑病症多见于力士型及发育异常型。 三、性别与年龄因素的影响   性别因素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女性上。 青春期因为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在遇到一些生活事件时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症等。  四、器质性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精神障碍与感染、脑损伤、躯体疾病及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 第3节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二、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三、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四、人格类型 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    1、亲子关系     2、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 专制的父母-------顺从型的子女 父母的过度保护-----“保护伞”-----子女人格不能健康发展。 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 有资料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子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就越高。   4、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气氛影响。 “内向的家庭”------家庭成员容易采取投射的防御机制。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