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颗粒粒径分布及核态纳米-中国科学.PDF

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颗粒粒径分布及核态纳米-中国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颗粒粒径分布及核态纳米-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 E 辑 : 技术科学 2009 年 第 39 卷 第 9 期 : 1589 ~ 1594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颗粒粒径分布 及核态纳米颗粒生成机理研究 ① ② ② ② ②* 张旭升 , 赵晖 , 胡宗杰 , 吴志军 , 李理光 ①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00240; ②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上海 200092 * E-mail: liguang@ 收稿日期: 2008-08-28; 接受日期: 2008-12-0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批准号: 2006AA11A1A2)和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批准号: B303)资助 摘要 在新一代轿车用共轨柴油机上对生物柴油及柴油燃烧排放的颗粒粒径分布和纳米 关键词 颗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柴油机的颗粒粒径分布为双态分布: 核态和聚 生物柴油 集态, 基本以50 nm 为分界线. 在2000 r/min, 50 N ·m 工况下, 颗粒粒径分布为单一的聚集态 颗粒粒径分布 分布, 当转矩超过100 N ·m 后, 颗粒粒径分布从单态转化为双态分布. 对于本试验中的生物 纳米颗粒 共轨 柴油混合燃料, 当燃料混合比小于60%, 发动机高负荷下其粒径分布也为双态, 相同条件纯 生物柴油的颗粒粒径分布仅为单一聚集态. 低负荷时, 对比所有燃料的颗粒粒径分布都为单 一聚集态. 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 而颗粒中核态纳 米颗粒的形成可解释为随着负荷的增大, 燃料的耗油量和排气温度的上升, 燃烧生成的 SO2 被氧化催化器转化为SO , 其水化物硫酸的形成促成了核态纳米颗粒的形成. 所以生物柴油 3 混合燃料的硫含量决定带有氧化催化器的轻型柴油机的纳米颗粒的形成和数量. 全球汽车保有量以及全球工业化的高速增长, 油以任意比例混合. 因此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燃料的 导致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激增. 同时, 石化能源的危 替代物, 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也迫切需要全世界寻找 柴油机的排放物种类复杂, 与汽油机相比, 颗粒 替代的可再生能源. 而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排放是其主要的排放物之一. 目前排放法规对于柴 也促使生物质能的研发得到了密切关注. 油机颗粒排放的限制仅限于采用全流稀释通道的滤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柴油替代燃料. 其又 膜式称重测量的单位质量排放限值. 由于颗粒的尺 名脂肪酸单酯, 是甘油三酸酯与甲醇或乙醇进行酯 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2], 所以颗粒的粒径分布也 化反应后的产物之一. 其主要的原料有植物油、动物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柴油的颗粒排放的粒径 脂肪和回收废食用油. 生物柴油可以在不改变柴油 分布特性, 国内外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3~9]. 一般来 机结构的前提下, 获得与柴油接近的动力性能和比 说, 柴油机的颗粒粒径分布存在核态和聚集态两个 柴油优越的排放性能(NOx 排放除外), 并且可以与柴 模态, 大致以50 nm 为界限. 核态颗粒主要与可溶有 引用格式: 张旭升, 赵晖, 胡宗杰, 等. 共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