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浦口猪头山滑坡成因机制与防治措施.pdfVIP

江苏南京浦口猪头山滑坡成因机制与防治措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南京浦口猪头山滑坡成因机制与防治措施.pdf

江苏地质,31(4),3l9—322,2007 江苏南京浦口猪头山滑坡成因机制与防治措施 刘国恩 ,戴 冰 ,隋兆显 (1.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江苏 南京 210008;2.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摘要:浦口猪头山北坡出现滑坡迹象以来,滑坡险情不断加大,范围达到1kin ,滑坡已由初始蠕变阶段发展到等速 蠕滑阶段。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系统分析研究滑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供开展地质灾 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防治措施;猪头山;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P53;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7)04—0319—04 0 引 言 猪头LLj滑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护 国村南的猪头山北坡。自2003年5月20 13,发现 滑坡迹象以来,山坡裂缝不断加大,数量增多,山坡 上的建物倾斜加剧,山坡平缓段出现隆起,存在着严 重的滑坡险情。 1 滑坡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区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年 均降水量1 053.9mm,历年最大降水量2 015.2mm, 历年最小降水量448.Omm。滑坡区周边地表水系 较发育,有滁河支流新河通过,沿山坡沟溪发育,水 流呈季节性变化。滑坡区邻近I』J体猪头山高程 囤 1 囤 2 圈 3 囤 4 豳 5 圈 6 囹 7 198.5m,滑坡前沿高程40m,高差158.5m,属山前丘 圉 8 r-i-q 9 囤 1O囤 11圈 12 13 目 14 陵岗地地貌(图1)。 图1猪头山区域环境地质示意图 滑坡位于老山复背斜东端猪头山北麓,出露的 1.第四系全新统;2一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土;3一上第三系中统洞玄 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灰质白云岩;白垩 观组;4一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5-白垩系下统葛村组;6一白垩系 系下统葛村组(K g)泥岩、砂砾岩;上统浦口组 上统浦口组;7一自垩系上统赤山组;8-震旦系上统灯影组;9一低山 (K P)砂砾岩;赤山组(K C)砂岩;下第三系渐新统 丘陵地貌;1O一侵蚀堆积丘岗地貌;11一河流冲积平原地貌;12一滑 坡;13一断层;14一地质界线 三垛组(E,s)粉砂质泥岩;上第三系中新统洞玄观 组(N d)砂砾石层、泥岩、玄武岩;第四系下更新统 尖山组(Q )泥质砂砾石层,上更新统下蜀组(Q )黄 色亚粘土,全新统(Q )亚粘土、残坡土。 收稿日期:2006—03—15;编辑:齐运铎 滑坡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 作者简介:刘国恩(1955一),男,天津宝坻人,高级工程师,从事 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320 江 苏 地 质 2007芷 岩性小层(表1)。 2 猪头山滑坡基本特征 表1 猪头山滑坡体岩土层结构特征表 2.1 形态特征 猪头山滑坡体呈舌状,前缘窄,后缘宽。前缘横 向宽达140m,后缘横向宽达280m。平面r_.呈梯形 分布。南北K 400m,而积达8万m ,平均厚度达 20m,体积160万nl ,滑坡主滑方向NW290。。前缘 高程35m,后缘高程89.9m,相对高差54.9m,滑体 后缘为弧形陡壁状,壁高32era~48em,滑坡整体南 北呈阶梯状,中部较平缓,呈梯状台地前缘斜坡较 长,高差达30.90m。坡斜约40。(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