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DSGE模型影子银行及信贷传导探究お
基于DSGE模型影子银行及信贷传导探究?お? 摘要: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类型金融中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通过数理建模与脉冲响应分析了影子银行金融中介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显著地影响银行金融中介的净资产和融资资本,进而影响银行贷款的筛选水平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中介;信贷渠道;DSGE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7)0204407
doi:10.11847/fj.36.2.44
The Role of Shadow Banking in the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a DSGE Model
WANG Susheng, ZHAO Fang, CHEN Gang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velops two type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 and the shadow banking sector in China by constructing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DSGE) based on the New Keynesian Theory. By mean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we analyze how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arkets clearing.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rough the balance sheets channel, a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shock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net worth and capital intermediated, thereb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bank loans.
Key words:shadow banking; financial intermediary; credit channel; DSGE model
1引言
信贷发行被认为是传统银行部门的核心功能之一。然而,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介数量(如影子银行)一直在上升,甚至在一些国家超过传统银行部门[1]。影子银行金融中介对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变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对货币政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影响银行信贷数量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形成约束[2]。商业银行信贷传导渠道发挥作用与银行的垄断地位、企业对银行的外部融资依赖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密切相关[3]。影子银行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打破了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降低了企业对银行融资渠道的依赖性,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4]。在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为影子银行信用规模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宏观环境,特别是2010年以来银行信贷大幅紧缩刺激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膨胀,以理财产品、银信合作等为代表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由原来的92%下降到现在的52%,而以影子银行为主体的其他融资渠道所占比重则由原来的8%上升至48%,这表明影子银行信贷中介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影子银行信贷中介是影响货币政策对总信贷和经济产生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反映中国影子银行特征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模型,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信贷中介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他们认为信贷融资和经济波动密切关联,信贷市场影响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有助于熨平宏观经济波动[5~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家根据在本次危机中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