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轻烃回收
第八章轻烃回收
第一节 概 述
油田气是生产液态烃、车用汽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宝贵原料.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大量回收利用油田气创造了条件,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工作。
油田气的组分主要是饱和烃.但是随着油藏性质、分离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油田气的组成也有较大差异(表8-1)。油田气一部分是集输过程中各级分离器中分出的气体,另一部分则为从原油稳定装置中拔出的闪蒸气。总的来说,油田气中C3以上组分的含量比气田气高,而闪蒸气比各级分离器分离出来的伴生气更富。1984年全国年产油田气60亿米3,若C3以上轻烃的平均含量按200克/米3,则伴生气中轻烃含量达120万吨。因此,轻烃回收将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此油田气中回收轻烃,已有几十年历史。最初,由于工艺技木的限制,且回收产品仅作为工业与民用燃料,用途有限;因而发展缓慢。当从天然气中回收的液态烃开始用作化工原料之后,加上加工、储存、运输枝木的发展,天然气回收液烃技术才获得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能源短缺,天然气及轻烃的需要量急剧增长。加工工业发达的美国,在60年代,由于涡轮膨胀机制冷技术的应用,使天然气利用率达到90%,1968年高达96.2%。1976年美国从天然气中回收液烃5200多万吨,相当于原油产量的11.5%。近20年来美国天然气凝析液的收率和产量见表8-2。
70年代以来.过去没有充分利用伴生气的地区和国家,也都开始注意回收处理天然气液体,以便为本国工业提供更多的化工原料和工业燃料。因而气体加工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回收利用油田气的新局面.甚至近年来,在许多围家面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天然气加工工业都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1981年世界天然气总加工能力达12580亿米3(除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外),凝析液产量达7800万吨。
在化工利用方面,从天然气中回收的轻烃已成为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乙烯是有机合成产品的基础原料,可以生产数百种合成材料,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化工中间产品,目前世界乙烯总产量近6000万吨/年。从天然气中回收的凝析液是裂解生产乙烯的优质原料,目前已占美国乙烯原料的70%。使用天然气凝析液为原料生产乙烯收率高、成本低、投资少(见表8-3)。图8-1为1978年美国天然气用于化工原料的情况,可以看出,几乎全部乙烷都用作乙烯原料。
由于轻烃的经济价值十分显著,自60年代以来.轻油回收的工艺技术发展也很快.总的趋势是力求提高加工探度,以增加收率,合理利用油田资源.就回收工艺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
1.吸附法
利用固体吸附列(如活性氧化铝或活性炭)对各种烃类的吸附容量不同,而使天然气中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方法用于从湿气中回收较重烃类,且主要用于处理气量较小(<60万米3/日=及较贫的天然气(液烃含量13~40毫升/米3气).这种方法所用的装量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备,投资费用较小.但由于它的产品范围的局限性,加之再生耗能大,运行成本较高,燃料消耗约为处理气量的5%,因而应用不广泛.在美国只是在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需求不多的地方才采用.
2.油吸收法
油吸收法是利用天然气中各组分在吸收油中溶解度不同.而使不同烃类得以分离的方法.图8.2是油吸收法的原理流程.通常用石脑油、煤油或柴油做吸收油.在吸收塔内,吸收油与气体逆流接触,吸收大部分丙烷、丁烷和天然汽油。在富油稳定塔中,脱出不需要回收的轻组分(如甲烷)。然后蒸馏富油,得到轻烃产品,吸收油经冷却再打入吸收塔。
按照吸收操作温度.油吸收法又可分为常温油吸收和低温油吸收(也称冷冻吸收)。低温油吸收法是将处理的气体和吸收油泠冻至0~-40℃,以回收更多的包括乙烷在内的烃类。这种方法的丙皖收率可达85%~90%,乙烷收率为20%~60%。
吸收法直至60年代中期还是天然气分离工艺中使用最多的方法。50年代以来,冷冻吸收逐渐取代早期采用的常温吸收而占主要优势。但由于吸收法投资费用和运转成本较高。且因冷凝分离法的不断发展,因而自70年代以后。吸收法在新建装置中已很少采用。
3.冷凝分离法
冷凝分离法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组分冷凝温度不同的特点,在逐步降温过程中,将沸点较高的烃类冷凝分离出来。这种方法的根本特点是需要提供足够的冷量使气体降温.按照提供冷量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外加冷源法、自制冷法和混合制冷法等多种形式。初期,大多采用独立设置冷冻循坏系统补充冷量。1964年,美国首次将透平膨胀机用于天然气回收凝析液装置,使天然气回收轻油技术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透平膨胀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对原料气组分的变化适应性大,投资低,效率高等优点,近20年来膨胀机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新建或改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