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题讲座:PM2.5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专题讲座:PM2.5概要1

“雾霾”专题 How is PM2.5 formed? Directly Emitted into the Air Cars, trucks, buses Power plants, factories Construction sites Tilled fields, paved and unpaved roads Wood burning 2012年初国务院出台的五大措施 有望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一要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优化工业布局。 二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 三要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电力行业和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治理。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 四要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五要加强协同防控。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大约为3-5微克/立方米,澳大利亚的背景浓度也在5微克/立方米左右。 即使没有人为污染,空气中也有一定浓度的PM2.5,这个浓度被称为背景浓度。 中国的背景浓度有多高?目前尚无公开的数据。 PM2.5环境背景值: 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跟进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 美国作为较早研究PM2.5的国家,于1997年就通过了相关标准,并在2006年发布了更严格的标准。美国通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颗粒物进行限制,标准如右表: PM10 PM2.5 年平均值 无 15 μg/m3 24小时平均值 150 μg/m3 35 μg/m3 PM2.5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就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全球性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发布了《空气质量准则》,其中包括了对颗粒物浓度的限制: PM10 PM2.5 过渡时期目标-1 (IT-1) 70 μg/m3 35 μg/m3 过渡时期目标-2 (IT-2) 50 μg/m3 25 μg/m3 过渡时期目标-3 (IT-3) 30 μg/m3 15 μg/m3 空气质量准则值 (AQG) 20 μg/m3 10 μg/m3 PM2.5 年平均值 15 μg/m3 24小时平均值 35 μg/m3 日本的PM2.5标准值与美国的相同,于2009年9月9日发布 2011年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2012年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PM2.5终于写入“国标”。 我国拟定于2016年实施与世卫组织“过渡时期目标-1”等同的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2.5 年平均值 35 μg/m3 24小时平均值 75 μg/m3 监测点选址 深圳、南京等地选取的监测点有些位于学校、公园、绿地附近 一要与地区的人口密度挂钩 二要远离明确的污染源 三要处于没有遮挡的空旷位置 有很大争议 选址原则 这是全球惯例 PM2.5的监测方法: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也颇受争议 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保护部也正在积极建立我国自己的监测设备适应性检测体系 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参考方法有:激光或红外光散射法、Beta射线光浊度技术等。 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时报(PM2.5实时查询): /pages/szepb/kqzl/TGzfwHjKqzlzsMain.jsp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状况查询: / 国内一些城市(如广东省内)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 国外的经验 我国可采取的措施 PM2.5的管理防治措施: PM2.5控制技术空白很多 我国掌握的环保核心关键技术不多 整装成套的环保实用技术相当缺乏 技术应用推广的成本相对较高 全国层面上的PM2.5控制区域划分技术方法与区划方案 国家PM2.5污染分区控制策略与路线图 区域光化学污染前体物排放与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典型区域PM2.5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几乎空白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燃煤大国,燃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