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儿期人格发育及成人如何进行情感呵护
发布时间:2009-11-26 来源: 我要评论:(0) 字体:【小】【中】【大】
——兼谈不可让少儿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 导语 一、“少儿期”的界定及其生理、心理特征(一)我国古代的几个提法:(二)弗洛伊德心理动力的“里比多”: (三)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8阶段(即人生周期论):(四)笔者的一种整合:二、“婴幼期”是人格(个性)发育的初始也是关键阶段(一)弗洛伊德的结论:(二)艾里克森的结论:(三)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0—4岁:(四)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在3—4岁:(五)“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六)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事例。(七)回忆自己的少儿期,父母是怎样呵护自己的?三、可怕的“应激源”及无奈的应激(一)婴儿先、后天脑受损。(二)婴幼儿被父母遗弃:(三)残缺家庭对少儿扭曲的“爱”:(四)少儿遭到长时间、恶性的刺激:(五)少儿在无监护人情况下,其它方面的不幸遭遇。四、年轻父母如何对少儿进行情感呵护?(一)学习《心理学》特别是《婴幼儿心理学》的有关基本知识:(二)首先应该是保证孕妇的身心健康并进行“胎教”:(三)年轻父母充满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四)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五)设计轻松、欢快、有健康音乐的氛围。(六)满足婴幼儿“皮肤饥渴”的要求:(七)学会跪着跟少儿交流:(八)注重对婴幼儿进行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九)布置温馨悦目爽心的家庭环境。(十)营造诸多方面的综合良好条件。(十一)主动寻找、接触良性的社会刺激。(十二)培养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十三)孩子到了学前、学后期,“父母必做”:(十四)接受或寻求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辅导。(十五)每个做父母的,你的高招或经验是什么?五、注意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一)抚育、教养孩子,“严格”与“严厉”有区别:(二)爱抚与“溺爱”不一样。(三)充分爱抚与逐步培养独立性,两者并不矛盾:(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遗弃孩子,有本质上的区别。(五)这期间,爸爸妈妈爱抚与爷爷奶奶爱抚也是有区别的:(六)父母两人的教育方法不一致,也是不卫生或扭曲的爱:(七)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不等于是刻意地背诵唐诗宋词:(八)也不要急于叫婴儿认字、写字:(九)留心孩子对“母爱”的本能“测试”:(十)保姆—潜移默化—婴儿:(十一)学龄期后,可以让孩子接受适度的“应激源”,以培养意志:(十二)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十三)一份调查显示:(十四)“体罚”与“心罚”:(十五)“早期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十六)教养、监护的动机不是要取得对孩子的“控制权”:(十七)不要随意对孩子的“好动”定论为“儿童多动症”。(十八)独生子女易出现的几种“心理偏异”:(十九)你了解少儿的心理世界吗?(二十)每个做父母的,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六、不可让少儿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一)人生有三大不幸:(二)儿童期易患的心理疾病和产生的心理问题:1.“儿童孤独症”——2.“儿童选择性缄默症”——3.“儿童抑郁症”——4.“儿童强迫症”——5.“儿童多动症”——6.“儿童恐怖障碍”——7.“学校恐怖症”——8.“儿童焦虑障碍”——9.“攻击性行为”——10.“学习能力障碍”(又称“特殊发育障碍”)——11.“考试焦虑症”。12.“神经性紊乱综合症”——13.“感觉综合(统合)失调症”——14.“青春期神经症”。15.“吮手指、咬指甲”——16.“遗尿症”——17.“口吃”(又称“结巴”)——18.“肥胖”——19.“神经性厌食”——20.“偏食”——21.“异食癖”(又称“嗜异症”)——22.“睡眠障碍”——23.“小儿屏气发作综合症”——24.“大脑发育不良症”。 导语问:“母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先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3岁孩子,从18楼上摔下来。这时,他的母亲正好买菜回来走到楼下。见状,说时迟,那时快,丢下手中的菜,双手一把接住孩子。孩子得救了,母亲因受了强烈的冲击而死。这一消息,传到消防救生部门,他们不敢相信。处于敬业,他们决定做一次实验。他们从18楼摔下一体积、重量和软硬程度都与这个小孩的一样的物体;结果,没有一个消防救生队员能接得住。结论:只有“母爱”的力量最大。消防救生队员是在用体力;而母亲用的是心力,极限的心力。这个故事,可能大家不相信。但有一个故事是新闻报道过的。故事发生在贵州。有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在乘坐缆车的时候,突然缆车坠落。一家3口被摔了出来。就在几秒钟的时间,父母擎着孩子而坠地。父母摔死了,孩子得救了。孩子为什么能活过来?只有从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