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感测器的演进对于数位相机发展之探讨 - Mipaper by lciscomtw
影像感測器的演進對於數位相機發展之探討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遷以及資訊的快速發展,使得現在的生活和
以往產生了極大的差異,而電腦在人類的生活之中也扮演了極為關鍵
重要的角色。在此影像資訊的取得也因此而產生了重大的改變,早在
很久以前人類就已經知道利用光學的原理來保存影像,但傳統的拍照
方式須經過底片的沖洗與繁瑣的暗房程序才能將一張相片呈現在眼
前;但今天藉著電腦、光電及機械技術的研發產生了可擷取影像畫面
的固態影像元件。
固態影像感測元件的研發,始於 1960 年代 Honeywell 的 photo
scanner,IBM 的 Scannist 及 RCA 的 TFT,見下圖。
圖 1.
1
影像感測元件開發的演進
CCD 影像感測器的發展由最早期的 320×240,640×480,1280×960
直到現在市場上的主流,即三百萬畫素以上,可以直接取得
2048×1536 pixel的數位相機。因而,隨著 CCD 感光元件的不斷進步,
數位相機在影像取得以及印前系統上已 逐漸佔有一席之地,隨著數位
相機與 CCD 元件相繼的開發成 功,使得數位相機已在未來有逐漸取代
傳統相機的趨勢。
傳統 CCD排列為矩陣,然而這樣的作法卻限制住了在有效面積中
在提昇解析度的能力。因此,有些廠商很聰明的想出改變 CCD的排列
順序,藉此想在此範圍內增強解像力。FUJIFILM 所開發之 「SUPER CCD」
是將 CCD畫素本體以 45 度角回轉,呈蜂巢式狀排列,結果是將PHOTO
diode間的配線部不要實現其大型化。又畫素之形狀及垂直方向的差
較少,成為近似八角形,使受光部變大。實現相當於 ISO 800 的高感
度。
數位像機 CCD camera 與數位攝影機以及影像掃瞄器的推出一再
的顯示了影像數位化時代的來臨,而在 這些產品中,其最關鍵的元件
就是面型影像感測器。
2
圖2.面型影像感測器技術演進
98 年以後,數位相機堂堂邁入 300 萬畫素的階段。但相關 CCD
設計已經進入了瓶頸。不管是單一畫素的大小或是『微型鏡片』的設
計都無法有效的提昇 CCD的效能。此時的 CCD發展開始朝向兩個不同
的方向:一是更改CCD 的面積大小,以容納更多畫素,另一個則是讓
CCD 可以偵測到可見光以外的紅外線波長,再透過 IC 進行光電轉換
和數據偏移。
影像感測器是數位相機最重要的元 件,故其演進對於數位相機的
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藉由 對數位感測器的了解可以知道未來數位
相機的發展趨勢,同時也經由比較的方式來了解數位感測器其應用方
式上的不同。以下將就比較與應用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分別作探討。
3
貳、文獻探討
一、數位相機 DSC
自 1988 年日本富士公司與東芝公司合作推出第一台數位靜態照
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後,至今計有十年的歷史,目前數位相
機已由早期昂貴的專業用取像設備,一步步邁向價格便宜的消費性產
品。
其原理是利用鏡頭將影像投射到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電荷耦合元件)上;CCD 是數位相機的感應器,藉由此一電荷耦合元
件,把相機鏡頭所採取到的影像,轉換成數位影像訊號,透過電子線
路的處理,把數位影像訊號儲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