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凸集实数 R (或复数 C 上)向量空间中,集合 S 称为凸集,如果 S 中任两点的连线内的点都在集合 S 内。 对欧氏空间,直观上,凸集就是凸的。在一维空间中,凸集是单点或一条不间断的线(包括直线、射线、线段);二、三维空间中的凸集就是直观上凸的图形。 例如: UB和UA的总和为10,当效用的分配完全公平时,( UB=5,UA=5 )时,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达到最大,为25,分配不平等时,社会福利就会变小。绝对不平等时,社会福利w=0 如果在某种现有的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无法有进一步的帕累托改进了,那么这种现存的分配方案被认为是达到了强帕累托最优(SPO)的分配方案。“如果某一项分配方案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严格地为所有组员都赞同地基础上(而非“都不使他们任何人情况变差”),至少使一个人情况变好,那么这个改进就是帕累托改进,而不能再做出进一步的这种帕累托改进的帕累托最优就叫做WPO. *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 W=min(UA,UB) w3 UA UB 0 a b C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不同的社会效用函数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最优状态. h g f W1 w2 w3 UA UB 0 (三)道德终极标准?社会总福利最大 例1:一个穷学生饥饿难忍偷吃食品,被抓后店主正义凌然地训斥并要求赔偿,穷学生感觉无颜面再活下去,回家后自杀。 讨论:这个穷学生的自杀是否罪有应得? 例2:专制政治下的统治特权阶层富得冒油,而穷人却穷得响叮当,为求基本生存而偷盗与抢劫富人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如何对这些偷盗与抢劫进行道德评价? 新浪公开课 哈佛《公正课》 道德终极标准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致性 道德价值的主体是社会而不是个人,社会经济效率的主体也是社会而不是个人。 对于个人有价值的事物,不一定符合道德,即不一定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对于个人有效率的事物,不一定对于整个社会有效率。 (四)两种道德终极标准 义务论标准:增进每个人的道德境界或品德 功利主义标准:增加每个人的利益和增加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学采用的道德终极标准是功利主义的道德终极标准,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哲学(边沁)。 (五)序数效用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1.数据的四种类型 分类 排序 加减 乘除 举例 定类数据 ☆ 性别 定序数据 ☆ ☆ 对产品的感觉 定距数据 ☆ ☆ ☆ 摄氏温标 定比数据 ☆ ☆ ☆ ☆ 长度、重量 2.序数效用与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一个人只能对其偏好和效用排序,而不能进行加减和乘除;人与人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和加总。 基数效用:一个人的效用水平可以用一个实数大小进行绝对度量,能够进行加减和乘除;不同人之间的效用大小能够进行比较与加总。 3.序数效用论下的公共决策与社会偏好顺序 例1:设有三个人甲、乙、丙,有三个公共政策方案A、B、C。这三个人对于这三种公共政策的偏好排序如下表,社会偏好定义为多数人的偏好,一般通过民主投票程序决定: 在对A、B投票中,A胜于B;在对A、C投票中A胜于C;在对B、C投票中,B胜于C。 主体 第一 第二 第三 甲 A B C 乙 A C B 丙 B C A 社会偏好 A B C 经济效率:社会资源的配置按照社会偏好顺序进行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在上例中,社会资源的大部分用于A项目的生产,其次是B项目的生产,最后才是C项目的生产,这种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The voting paradox投票悖论(孔多塞18世纪) 例2:设有三个人甲、乙、丙,有三个公共政策方案A、B、C。这三个人对于这三种公共政策的偏好排序为: 第一 第二 第三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社会偏好 ? ? ? 社会偏好不存在=社会偏好无法定义=社会整体利益无法定义=社会福利函数无法定义 4.阿罗不可能定理 If:每个人的偏好是理性的,即满足: 完备性:每个人都对所有公共政策方案有一个排序。对于任何两个方案,每个人对其的偏好只有AB,A=B,AB三种可能之一。 传递性:若某人偏好AB,BC,则他应该偏好AC。 Then:不必然存在一个社会偏好与社会上多数人的偏好相一致。 即,公共选择不一定总能够进行!因此,到底哪种状态更为经济效率,难以决定。 (六)基数效用论的必要性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如果只是序数效用论,或者说,如果只是对偏好进行排序而没有偏好强度的数据,不一定存在社会偏好,从而所谓社会利益也就不可定义,公共决策就不一定能顺利进行。 社会利益无法定义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就无法定义。 黄有光等证明,基数效用是社会整体利益或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他们还证明,基数效用理论也是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充分条件。 例3:基数效用或偏好强度使得社会偏好总是存在 基数效用使得序数效用下的投票悖论得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