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时我们也有隐私权汇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014年衡阳】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尊重公民的( ) A.肖像权 B.隐私权 C.财产权 D.姓名权 B 5、【2014年天津】右侧漫画中人物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 ) A.生命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继承权 C 甲深夜偷车被小李发现,小李马上报警。 乙的父母离婚了,小李得知后广为传播。 问:甲的行为和乙的事情哪个属于隐私? 共同点:甲和乙都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具有“隐”的特点。 不同点:甲的行为属于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乙的纯属个人私事。 布置作业 学法P37—P39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人格尊严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新课导入 材料一:一对婚后不育的夫妇,领养了一个男孩,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谁想到14年后,邻居间吵架竟将这个家庭的秘密捅了出去,没有精神准备的孩子被这一事实搞晕了头,离家出走,闹得这对夫妇将邻居告上法庭。 材料二:一所中学对初中一年级新生进行一项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方方面面。当老师在课堂上公开问及谁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谁的家长下岗时,遭到学生们的抗议。学生们认为,老师在班上询问这些问题,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两个案例中的行为? 说出别人的隐私或在公众场合问及别人的隐私,那就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这是不道德的,更是一种违法行为。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我们也有隐私权 自主学习 阅读书本P66—P70,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隐私? 2、什么是隐私权? 3、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 是指涉及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个人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 具体内容:如个人生理上的缺陷、隐疾,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的内容等。 2、什么是隐私权? 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3、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4、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可以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尊重他人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 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权利--义务) 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框 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1、个人的工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的日记、信件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正被调查的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请判断下列哪些是隐私? —否 隐私: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 张某在与他人斗殴的过程中,导致他人重伤并不治而亡,张某也失去了一根手指。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靠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生活。后来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追捕逃犯的“扫黑”行动,公安部门在互联网上公布了张某的照片以及他的一些体貌特征,特别是他少了一根手指的事实。建筑公司的一名职工在互联网上看到消息后,就向公司领导反映了情况,公司领导就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了张某,最终张某落入法网。 张某在被捕的时候心理很不服气,他认为,公安部门在互联网上公布和建筑公司的领导职工向他人泄露他缺少了一根手指的事情,都是对他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案例一:P67 想一想:你认为张某的隐私权受到侵犯了吗?为什么? 提示:我们可以从张某所做的事情方面去考虑 2、法律保护的是不妨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隐私。 1、张某的隐私权没有被侵犯。 3、而张某所做的事本身就是违法的,是危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