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DOC

第四节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

第四节 一些案例(课堂教学片段)的评析 上一节, 我们看了许多完整的一堂课的课例。 这一节, 我们将考察一些“教学小品”, 摘录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片段, 叙述一些发人深思的情节,供大家思考。 一.同一例题的不同“命运” 这是在高三两个班级讲解同一道例题时意外发生的故事。例题如下: “已知函数f(x)=(m-2)x2-4mx+2m-6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有公共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以下是发生在甲班的教学过程。 教师:大家在解此类问题时,是否通常考虑作出f(x)的草图?(得到肯定回答后)而f(x)的图象位置依赖于m的取值,那么分类讨论的着眼点该如何确定? 学生甲:讨论图象的“开口”。 学生乙:讨论图象与x轴的交点。 师:好,下面我们选一种思路试试看如何?(“试学生甲的”,有学生建议)那就讨论“开口”吧。(教师开始板演) 解:(讨论“开口”,解题结构为) m=2时, f(x)=-8x-2, 符合题意。 m<2时,符合题意的草图如下: 或 或 f(0)>0. 或 或2m-6>0. 所以1≤m<2. (上述第一步主要由教师给出,后两步则主要由学生完成。) (3)m>2时,符合题意的草图如下: 或 或 f(0) <0. 所以2<m<3. 综合(1)(2)(3)得,所求m的范围是1≤m<3。 教师:本题就解到此。留两个问题课后自己研究①本题可否简化?②试一试同学乙“讨论交点”的思路。 至此,仅用13分钟便完成了这一例题的讲解。教师认为目的已经达到,按预先教案,依次讲完其余四个例题。 以下是乙班的授课记录(教案同甲班)。 与甲班一样,出示例题后教师提问“分类讨论的着眼点该如何确定?” 生A:讨论“”。 生B:讨论f(x)=0的根。 师(突然想换一种授课方法):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尝试一下。 生A的板演:(解不等式过程略) Δ=0时,m=1 或m=-6,经检验,m=-6时函数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无公共点,舍去。 Δ>0时, 或 或 1<m<2 或2<m<3. 综合(1)、(2)得,m的范围是1≤m<2 或2<m<3 生B的板演: m=2时,f(x) =0. 即得x=,符合题意。 m2时,f(x) =0的根有三种情形。 或 或 1≤m<2 或m 或2<m<3. . 综合(1)、(2)得,m的范围是1≤m<3。 师(讲评): ①A同学为何会遗漏m=2?(稍许由其自我纠正) ②B同学的解题过程有两处细节请大家注意。其一(m-2)f(0) <0是怎么回事?(B同学解释其几何意义);其二 与是否等价?(这一问,引起一点“波动”,但很快也达成了共识。) 至此,该例的教学本应结束,并且课已进行了25 分钟。可不知是受到学生的感染,还是教师希望出现在甲班上演过的讨论“开口”方法,教师不经意地问了一声:“有不同解法吗?”不问则罢,一问果真还有下文: 生C:我的列式与A、B都不同,但结果一样。 生D:我不知道自己列的式对不对,好象答案没错。(学生一片笑声。) 师(教师既受到鼓舞又担心时间,但还是决定让学生继续展示不同的想法):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一下自己的过程。 此时,教室内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期待看到新的解法。 生C的板演: m =2时,符合题意。 m 2时, 或 (教师插话:只要写到这里) 生D的板演: m=2时,符合题意; m2时, 或 师(怎么办?只能继续讲评,并且是边思考,边组织语句):首先,C同学所列条件有误,但为何不影响最终结果?(与前两位同学所列条件比较后,马上发现不少漏洞,如有一根为零没有考虑,但巧的是,遗漏部分的解集为。)其次,D同学所列的条件也有问题,如,还是应该还是呢?凑巧的是 。所以漏掉(或)又不影响结论。进一步分析“,或”的含义,改用“图形”语言,直观地看一看如何? (a) (b) (c) (d) (e) 从中可见,(a)(b)(c)(d)(e)五种情形中有的被重复考虑了,如(a)和(d)。但重要的是所有可能的情形没有漏掉。所以,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这时,离下课只剩6分钟了,再讲其余例题时间来不及,干脆继续让学生彻底地展示他们的想法吧。“还有不同方法吗?”话音刚落,“有!”生E上黑板开始板演: m =2时,符合题意; m 2时, 或 (抬头问是否要写下去?教师点头示意继续。) 或 或 或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