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6讲)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第6讲)概要1

他律的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这时儿童把由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看做是神圣而不可改变的。 “他律道德”(heteronomy) 5~8岁期间,所谓他律是指“在他人的控制之下”,这时儿童有了很强的规则意识。他们开始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他们把这些规则看做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律的儿童也倾向于根据客观结果而非行为意图判断行为的恰当性。 他律的儿童也偏爱赎罪性惩罚,而并不考虑不良行为与惩罚本身的关系。 “自律道德”(heteronomy) 自律的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儿童逐渐意识到规则只是主观的协议,可以对其质疑,甚至在制订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修改。 9~11岁,大多数儿童都会达到自律道德阶段。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较大的儿童此时开始意识到社会规则是主观的协议,任何规则都会受到质疑甚至在制订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进行调整。而且他们也会意识到,有时为满足人类的需要也是可以违背规则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做出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不考虑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于成人的决定;自律道德己能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价值标准来判断是非,受儿童自身主观价值支配。 他律和自律阶段的比较 ●儿童应服从规则,因大家都关心其他人的权利。 ●儿童应服从权威,因为是那些权威者制定的规则。 ●同伴的侵犯性行为应受到受害者方报复性行为的惩罚。 ●同伴中的侵犯性行为应受到外部权威的惩罚。 ●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 ●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根据违背了合作精神而定义道德错误。 ●根据要禁止或惩罚的事来定义道德错误。 ●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 ●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就是对的。 ●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 ●给予强制的关系,如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 自律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与自律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 * 第六讲 攻击行为、利他行为 教育心理学 道德发展 在西方,家长在谈到应该培养儿童哪些道德规范时,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避免伤害他人; 2.亲社会关怀; 3.遵守规则的个人义务感。 上述三个方面也是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时经常考虑的。 一、攻击行为的发展 (一)什么是攻击行为? 是任何对生物体有意的伤害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 攻击行为(aggression)旨在伤害他人而被伤害者会尽力回避的一种行为。 攻击行为通常被分力两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如果行为者的主要目的是伤害对方,他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通过伤害别人而达到其他目的,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hostile aggression)攻击者的主要目标在于伤害他人的一种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instrumental aggression)攻击者的主要目标在于赢得物品、空间或权力的一种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在童年中期,由于个体己学会 了用友好的方式解决大多数争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总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这一时期敌意性攻击却有轻微上升的趋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已经掌握了角色采择技能,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推断他人的伤害意图,并对他人的伤害行为进行报复。 实际上学龄儿童并不愿意谴责这种报复性攻击行为,他们通常将报复看作是对侵犯行为的一种正常的反应。 报复性攻击(retaliatory aggression)由实际或想象的挑衅引起的攻击行为。 1.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男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平均水平一般都高于女性。 男孩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导致攻击行为表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父母与男孩的游戏比与女孩的游戏更粗犷,他们对女孩表现攻击行为的反应比对男孩的反应更消极。家长鼓励男孩玩象征性的暴力玩具,这种以攻击为主题的的演练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攻击行为的发展。 尽管生物因素可能会起作用,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儿童在社会学习中所获得的性别图式和性别差异。 在哪些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具有攻击性? 男孩和女孩可能都具有很高的敌意攻击性,只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