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说在多元情感语境中的困境及扬弃.docVIP

“真情实感”说在多元情感语境中的困境及扬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情实感”说在多元情感语境中的困境及扬弃.doc

“真情实感”说在多元情感语境中的困境及扬弃   摘 要 在当下情感主义和后情感主义交织的多元情感语境中,意识形态压力和消费文化诱惑使得必需的理性精神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断隐退。鉴于中小学生还是未走出“柏拉图洞穴”的非理性主体,继续强调“真情实感”以拯救“虚情假意”的学生写作,不仅于事无补,还将使学生主体精神更加难以成熟。当前要做的事情是淡化“真情实感”说,以理性精神的培育促进学生主体精神成长,并且从学理上对“真情实感”说进行扬弃以优化其理论体系。   关键词 写作 真情实感 情感主义 后情感主义 理性精神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育界近年来做出了种种努力,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最高指导文件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写作,给了学生非常宽松的写作环境。但是,真情实感的回归好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层政策如此利好,各方面又如此重视,实施起来效果为何又不如人意呢?   一、书写情境: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文化界学者从解放人的高度出发,激荡起情感主义的浪潮,要求写作应当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主体态度,并且要求这种态度应当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上,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时,人们几乎普遍把“写作文本中的情感都应当是真实的”当成了一个无须证明的公理和无可辩驳的价值诉求。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如此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因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写作教学依然不能完全走出极端政治时期不能说真话的困境。   【片断一】   “梦圆了,愿圆了,圆了一个几辈人想了一百多年、盼了一百多年的梦……”香港问题的历史性转折,中间经历了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终于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指导下,即将得以圆满解决。它将彻底洗刷中华儿女所蒙受的百年耻辱,进一步显示当今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将又一次让全世界人民听到:东方醒来之雄狮震天撼地的巨吼!   【片断二】   我深深喜爱香港的繁华,更爱她的“香港味道”。光闪闪的商厦、半旧的唐楼、挤迫的食肆加上里面的香港俚语,都陪伴着我成长。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香港人,就连我的价值观,也深受香港环境的影响。我猜想自己纵身在彼邦,也不会改变这套思想。我的价值观跟内地的少年或欧美的少年不同,为什么?因为我是香港人!香港人始终是跟香港分不开的[1]。   以上两个作文片断,分别来自于内地和香港特区两位中学生在纪念香港回归写作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可以看出:内地学生倾向于用国家话语发出公共的声音,而不善于用个人话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伴随着世纪末的文化变迁,消费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后情感主义快速进军,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甚至成?槲薮Σ辉诘纳窕啊:笄楦兄饕澹?指的是“情感被自我和他者操纵成为柔和的、机械性的、大量生产的然而又是压抑性的快适伦理”[2],它追求的不再是情感主义所崇尚的真、善、美的情感,而是感官的快适。在后情感主义影响下,学生写作中真我的“个人话语”同样缺失。比如,在内地依然比较流行的“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还会以“余秋雨体”博得高分。但这种作文模仿余秋雨散文的时候,是不关心余体散文中怀古情感的价值和意义的,其感兴趣的只是情感经过包装后的形象。几年前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的作者在文中对庄子洒脱和自由的极力赞美,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状况。   陈兴才认为:当庄子的自由哲学与隐逸美学变成一种膜拜时,大批中学生轻易地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向往与赞颂,其实已成为一种割裂了自己生活的言不由衷和滥情的调子;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这种言不由衷和滥情消解的是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权利,甚至为集体无意识找到心灵慰籍[3]。   也就是说,即使在情感主义时代也容易迷失方向的真情实感,在后情感主义时代,由于政治和商业的双重裹挟,恐怕更难得以张扬。   二、强调“真情实感”造成的困境   在此情形下,尽管有着型塑美好人性的初衷,但过分强调“真情实感”也会造成令语文教育尴尬异常的困境。   为什么语文教育界要大力强调真情实感的回归?我们知道,任何概念总是和与其对立的概念相生相伴而存在的,“真情实感”的背后,当然是“虚情假意”。一个概念被呼吁和宣扬,通常意味着其背后的概念暂时的强势。在情感主义和后情感主义交织的当下,当代话语体系呈现出伦理价值等诸多层面因为缺乏社会共识而混杂无序的状态,从而使得人们的表达和沟通变得困难重重。人们很难确定什么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真情实感,更不能确定如何表达真情实感。这时,如果过分强调学生作文要说真话,不仅对学生是一个苛求,恐怕还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原本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真情实感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