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儿童情绪的积极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育活动对儿童情绪的积极影响.doc

体育活动对儿童情绪的积极影响   摘要:以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为基点和标示,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个体情绪的类别加以比较和分类,并将分类情绪对个体行为的联动关系加以述评,通过对儿童日常体育活动的观察,对体育活动及期游戏方式影响学生情绪和行为的可能性加以论证。   关键词:情绪;行为表现;体育活动;儿童;   【分类号】G623.8   一.前言   个体外显化的行为受动于内部心理,而大部分的行为表现又往往直接受内隐性心理动因所支配,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相对于成人外在行为与内隐情绪的复杂程度来说,儿童的行为与情绪表达的相关性更容易被观察。有国外儿童心理学家,在一项历时三十多年的研究显示,成人期的个体行为模式与其儿童期的情绪认识与处理策略有着极大的相关性[1]。由此亦不难看出,个体儿童期的情绪认与管理的习得与有效掌握,直接影响着其成年期大部分行?槟J接氪?理策略。如何引导儿童在心理成长期形成积极的情绪管理与认识方式,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经历与发展的人本关注,对家庭教育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整体资本节约化,其具有事半功倍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因此选择何种标示性的行为作为参照,便成为此类研究的重要部分。根据目标指向原则,本研究选取个体攻击性行为作为标示,从中讨论攻击行为背后主体的情绪与认知变化。该研究的理论框架,是由个体情绪研究和个体负性行为标志(攻击行为)两部分组成,最后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而达到对二者的干预,为接下来的游戏治疗实验,或家教引导提供理论支撑。   二.情绪及其分类   作为脑的功能,情绪与认知过程都遵循着受内外环境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基本模式。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整合着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交叠[2]。   基本的情绪和情绪系统:伊扎德(Caroll E. Izard,1977)提出,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种,它们是兴趣、惊奇、痛苦、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3,4],而每一种情绪都包括了情境、认知、感受、生理、表情、行为六个组成部分[5,6],在这六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表达。在情绪形成和表达的过程中,机体内部同时也发生着神经-生理-生化反应,例如生物胺(多巴胺,5羟色胺等)与神经肽(下丘脑神经肽,内啡肽等)等物质在不同程度上的调节,直接影响着情绪的生成和积累程度,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HPA)和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CSA)中可的松和儿茶酚胺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情绪发生的生理机制加以验证,但对于引起情绪反应的具体机制,尚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深入研究[4,7]。   便于实际研究,我们对情绪采取了操作性分类,按其心理表现不同分为三大类:基本情绪、对象指向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包括愉快和悲伤、愤怒和恐惧;对象指向情绪,即具有与一定的已知对象联系的特性;而复合情绪则是基本情绪和对象指向情绪多元复合的产物,它们依赖于意识的评价[8]。   在前面分类与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对个体行为的作用表现,笔者根据情绪对行为表现的影响,将情绪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积极情绪包括兴趣、惊奇、愉快;消极情绪(即负性情绪)包括悲伤、痛苦、愤怒、恐惧、自罪感;中性情绪包括害羞、轻蔑。许多消极情绪,如焦虑、愤怒,使得人的即时思维和行动范围变窄,于是主体总是处于一种特定的自我防御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情绪正好相反,他们能扩展个人即时思维和行动范畴[9],消极情绪对于人生理心理的损害,表现在通过主体的反应间接地对其周边的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消极情绪引起的长时间抑郁、即发性的自伤和攻击表现等。   三.消极情绪与负性行为的关系   积极情绪对于促进和维持个体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而持续的消极情绪状态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破坏[9],同时还会通过相应的启动机制对他人和周边环境产生伤害与破坏作用[10](徐砺)。特别是当消极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和宣泄时,其积累到一定程度,为了消除由此产生的极度紧张、焦虑和压抑,行为人往往会出现情绪冲动,爆发自伤或他伤行为,甚至于扩大到暴力侵犯和犯罪[11],例如攻击,往往是我们常见的,由消极情绪引起的最外显性的行为表现。当我们以攻击为标的时,相对于引起攻击的内部动因,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更多关注于攻击的即显状态,而对于攻击的测量与研究往往因为道德原因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难以形成具体的量化标准。   Berkowitz(1989,1993)提出某些负性情绪对攻击行为的启动作用,而这一类情绪不只包括挫折感和愤怒,还包括诸如痛苦、恐惧等[12,13]。正是因为攻击性行为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力,本研究便以该行为及其情绪动因作为主要指标。在以个体的情绪作为中介的基础上,通过对引起消极情绪及行为的动因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