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地下水与环境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地下水与环境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解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了解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掌握地下水污染方面的内容。 12.1 生 态 环 境 系 统 的 特 征 (1)整体性; (2)退化具有滞后性; (3)退化具有不可逆性。 12.2 环 境 敏 感 因 子 的 地 下 水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1)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2)过量补充地下水; (3)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12.3 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会引起环境退化现象:   (1)水位下降,水井报废,能耗大增;   (2)泉水干涸,河水消失,风景名胜不复存在;   (3)沼泽湿地被疏干,有关生物群消亡;   (4)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沙化,导致生态全面退化;   (5)地面沉降;   (6)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   (7)岩溶地面塌陷;   (8)海水入侵。 12.4 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土壤次生沼泽化; (2)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咸化; (3)破坏水岩力学平衡,导致岩土体的失稳; (4)水库诱发地震。 12.5 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像煤炭一样,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爷爷喝孙子的水”。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目前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经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千米的地下水水位低于海平面,整个河北省已形成2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左右。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区域地下水下降使平原或盆地湿地萎缩或消失、地表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全国有46个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市、天津市、太原市的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天津塘沽个别点最大沉降量已达3.1米。 地下水与环境 地下水超采引起水位下降,空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压力增加,岩土骨架将因此发生释水压密。相应的在地表表现为地面沉降,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国内外都很普遍,我国上海、天津、宁波、西安等城市均有发现。 12.6 地 下 水 污 染  1、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  2、地下水污染成因及主要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   2007年8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说,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水体污染相当严重。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约二分之一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2006年的调查显示,全  国2/3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  数以千计的供水井报废。 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 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 产的变化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1、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平原地区,目前要找出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竟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也越多。多年形成的地下渗漏污染,连同地表水的不断恶化,积累了大量有毒污染物,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污染物质来源于:(1)生活污水与垃圾;           (2)工业污水与废渣;           (3)农业肥料与农药。   污染途径:(1)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2)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3)污水灌溉农田;(4)止水不良的井孔,会将浅部的污水导向深层;(5)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补给地下水。 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 地下水与环境 地下水污染示意图  首先,控制污染源,力求污染物质经处理后再行排放。 其次,要根据岩性以及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污染条件,尽量将可能发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易污染地下水的部位。 如何避免地下水遭受污染? 结语 保护环境,正视地下水污染 End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