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要1
2.反应 反应是指主动的注意,即积极地参与反应。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示范、说出、表现。 3.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存在,因而表现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判断、示范、申辩。 4.价值的组织 价值的组织是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的价值时,就已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且具有一致性,就是价值的组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申辩、判断。 5.价值的个性化 价值的个性化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的一部分,个体依其信念行事。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实践、示范。 ㈢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辛普逊和哈罗发表了动作目标分类的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 1.知觉 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的选择、转换等三部分,借以了解物体、性质和关系。常用的行为动词有:选择、检查、指出、区别、示范。 2.心向 心向也就是准备状态,包括心理、身体和情绪三个方面,目的是为某一动作做准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开始、执行、自愿、表现、示范。 3.引导的反应 引导的反应是指在别人指导下所表现出的明显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示范、操控等。 4.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反复练习所学的动作由熟练而养成习惯。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示范、操控等。 5.复杂的反应 复杂的反应是指导个体能够表现复杂的动作和行为。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示范、操控等。 6.适应 适应是指表现配合状态调整的能力。常用的行为动词有:适应、修改。 7.创作创作是指创作出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创造、组合、建立、修改等。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结果分类 ㈠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㈡智慧技能 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包括四个亚类: 1.辨别 2.概念 3.规则 4.高级规则 ㈢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具体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 ㈣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身体运动、动手操作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 ㈤态度 态度是心理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们通过经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间接的与所有对象或情境有关的个体反应。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学习分类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作了系统阐述。 根据学习者是否要理解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学习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四、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㈠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课程标准中把结果性目标又细化为“知识”和“技能”两个子领域。知识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技能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个水平。 ㈡体验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就是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对应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本着易于操作的原则,课程标准将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水平,即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 ㈢表现性目标 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主要应用于艺术类课程。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 课程标准将表现性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水平:复制和创新。 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双基、三基) 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设计程序 三、目标表述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目标表述的基本形式: 1. 行为目标 2.内部过程与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