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21章氧化磷酸化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 (五)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复合物Ⅰ、Ⅲ、Ⅳ组成主要的呼吸链,催化NADH的脱氢氧化,复合物Ⅱ、Ⅲ、Ⅳ组成另一条呼吸链,催化琥珀酸的脱氢氧化 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 (六)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1、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传递链像一个质子泵,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促使质子由线粒体基质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外膜间空间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即线粒体外侧的H+浓度大于内侧并蕴藏了能量。当电子传递被泵出的质子,在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FoF1ATP酶中的特异的H+通道或“孔道”流动返回线粒体基质时,则由于H+流动返回所释放的自由能提供FoF1ATP酶催化ADP与Pi偶联生成ATP。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此假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偶联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内膜。膜对带电的溶剂是不通透的,否则质子浓度梯度将消 失,离子代谢物通过特殊的转运体跨过膜。 通过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产生质子浓度梯度,使得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隙)的H+浓度升高。 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在跨膜的质子转移驱动反应中催化ADP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2、质子梯度的形成 电子传递使复合体Ⅰ、Ⅲ、Ⅳ推动H 跨过线粒体内膜到 线粒体的间隙,线粒体间隙与细胞溶胶相接触。H 跨膜流动的 结果造成线粒体内膜内部基质的 H 浓度低于间隙。线粒体基质形成负电势,而间隙形成正电势,这样产生的电化学梯度即电动势称为质子动势或质子动力。其中蕴藏着自由能即是ATP合成的动力。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质子转移的机制有两种假设: (1) 氧化—还原回路机制 该机制由Mitchell 提出。他认为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各个氧化—还原中心即FMN、CoQ、细胞色素以及铁—硫聚簇的排列可能既能执行电子的转移,又能转移基质的质子。前一个被还原的氧化—还原中心被后一个氧化—还原中心再氧化, 同时相伴而产生的是质子的转移,包括质子由基质泵出和在线粒体内膜外的质子回流到基质一边。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2) 质子泵机制 这个机制的内容是,电子传递导致复合体的构像变化。质子转移是氨基酸侧链PK值变化产生影响的结果。构像变化造成氨基酸侧链PK值的改变,结果发挥质子泵作用的侧链暴露在外并交替地暴露在线粒体内膜的内侧或外侧,从而是质子发生移位。这种系统即认为是质子泵的机制 1960年,E.Racker的氧化磷酸化的重组实验: 超声波 胰蛋白酶 或尿素 重组 亚线粒体囊泡 有电子传递能力 但不能使ADP磷酸化 具备氧化磷酸化能力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ATP合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ATP合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ATP合酶(ATP synthetase),分子量500KD。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o(基部),它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可以水解ATP,转运质子。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α和β单位交替排列,状如桔瓣。γ贯穿αβ复合体(相当于发电机的转子),并与F0接触,ε帮助γ与F0结合。δ与F0的两个b亚基形成固定αβ复合体的结构(相当于发电机的定子)。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可使质子由膜间隙流回基质。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ATP的合成机制——构象耦联假说 ATP酶利用质子动力势,产生构象的改变,改变与底物的亲和力,催化ADP与Pi形成ATP。 F1具有三个催化位点,但在特定的时间,三个催化位点的构象不同、因而与核苷酸的亲和力不同。在L构象(loose),ADP、 Pi与酶疏松结合在一起;在T(tight)构象底物与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两者加合在一 起;在O(open)构象ATP与酶的亲和力很低,被释放出去。 质子通过F0时,引起c亚基构成的环旋转,从而带动γ亚基旋转,由于γ亚基的端部是高度不对称的,它的旋转引起β亚基3个催化位点构象的周期性变化(L、T、O),不断将ADP和Pi加合在一起,形成ATP。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ATP的合成机制——构象耦联假说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Noji H et al. Nature, 1997,386:299-302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P/O比(每对电子沿传递链转移所产生的ATP数)取决于跨膜转运的质子数。每分子ATP的合成大约需要4个质子的转移,NADH沿传递链传递伴随10个质子的跨膜转运,因此产生2.5ATP,FADH2沿传递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