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其基于儿童感悟数学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 谢 大 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一、数学是可以“表演”的。 让小学生掌握某些数学概念,直接的讲解和强化是必要的,但无疑是直白和空洞的。硬塞给儿童的教学,学生掌握的及时,但忘却的也迅速。当我们把一个数学知识转化为一次游戏或活动,儿童在“儿童的环境”下感受或体验出的东西才是一种自然的沉淀。这样获得的数学才是儿童自己的数学。 案例中,“老师的占地面积”显然比“沙坑”来得生动,“老师的占地面积”也显然要比“沙坑”来的直白而不容易被曲解(老师的身体上只有鞋底是平面的、和地面接触的)所以这样的教学,自然拉近了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样的“开玩笑”式的教学进程,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而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平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看来—— 如果我们把数学知识看作是一本有意义的小说,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篇小说改编为一段段属于儿童的剧本,甚至在课堂上演绎成一场精彩的表演,让儿童在这场表演中成为主角呢?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师:老师为什么空一格 师:演示,学生练习 “青 蛙 跳” 案例: “公顷 平方千米”。 二、数学是可以“意会”的。 当学生选用“冬去春来”时,下面画面在滚动 案例:“找规律”。 找什么规律?如何描绘这个规律? 像这样,数学中有许多东西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正如生活中对“胸口”的理解,郭思乐教授的解释是:“我一步一步登上了九寨的峰顶,胸前隐隐作痛的那个地方”。数学的理解有时和这个例子折射出的道理一样。“一步一步”的过程、“隐隐作痛”的个人体验,最终让我们明白了胸口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的意会或许是离儿童最近的也是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反思我们当下的数学教学,常常为难学生,把学生本该意会的东西强行要求用一种精准的语言去显性表达,学生体会到的是一堆被语言文字阻塞、隔绝所带来的痛苦。所以,教师是否应该通过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感悟,让学生通过意会,使数学知识在学生身体里自然积淀下来呢? 案例:“找规律”。 二、数学是可以“意会”的。 在一道小数乘法中,所得的积是3.2,若其中一个因数乘1.2,另外一个因数( ),积还是3.2。 此起彼伏 —— 永恒不变 (1)是什么此起彼伏? (2)是什么永恒不变? 案例:数学中的语文。 二、数学是可以“意会”的。 数学知识的学习除了理解,少不了理解后的记忆。我们知道儿童是记忆的黄金年岁,所以我们便自然遵循这一心理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记忆获得数学的深刻理解。事实上,理解的深刻性并不一定是通过熟练记忆而获得的。通过机械的记忆,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是机械的。而深刻的理解只有借助于儿童喜闻乐见的记忆方式,才能最让他们刻骨铭心。 三、数学是可以“比方”的。 (小时候的数学老师是这样告诉我的,多少年过去了,但是我至今印象深刻。) 师: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上面的数是分子,如果儿子比妈妈大,那这个分数还是真的吗? 生: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不是真的呢? 生:只有儿子比妈妈小,这个分数才是真的。 得益于我的这位数学老师,我从没有在早读课上背诵过关于真、假分数的那些枯燥的文字概念。但是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却是精确而难忘的。 案例:“真分数和假分数”。 案例:“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三、数学是可以“比方”的。 (由教室里的标语不经意想到的) 生:被除数÷除数 = 师: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联系书报的文字排版2种方式,即横版(从左往右排版)和竖版(从上往下排版)。 于是,学生在练习把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的时候,自然少了一份死记硬背——“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 。他们多了的是从容和淡定:比如,11÷13 = (当把除法算式竖着书写的时候,只要把除号简写为分数线就可以了) 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学生练习画图时,总是有很多学生忘记在直条的上方标明统计的数据,或是忘记在直条的下方忽略统计的对象。无论老师怎么强调,学生总是很难完整的完成一副统计图。以下的做法是否给我们启发呢? 案例:“条形统计图”。 三、数学是可以“比方”的。 一位老师在上完了条形统计图之后,突然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