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写与读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与读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

写与读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如果说钱钟书先生自认只晓人生皮毛,仅是随手在人生边上批注。那像我们这帮“凡夫俗子”的想法,只能算是在人生边上的边上耍弄罢了。试为此文。——题记钱先生的这十篇文章据他说仅为“业余消遣者”随便从容地在人生边上注下几个字,不值作为批评来读,也不起教育作用。但是钱先生着实给我们展现了一把他的博识多闻和率真性情,文章旁征博引,可谓字字珠玑,通俗却带有很深邃的思考。幽默又带有很强的辛辣讽刺。没有舞文弄墨之清高,却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毫不留情。里面到处是新奇的构思和比喻,魔鬼可以造访,寓言可以新解,文人并不那么优秀,文盲也有很多,窗户也大有说头,真是令人叹服。读后深有体会。 如果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吧。每个人写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每走一步敲下一个字符,或成悠扬婉转的诗篇,或成舒缓温情的散文,或成瑰丽波折的小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风格,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之书好似我们的考场作文,规规矩矩,似成一律。思想,韵味,笔法都是相似甚至近乎相同的。当然历史的阅卷者也会似阅卷老师一样,给个平均分罢了,所以普通人大概只有后代和三五亲戚好友记 得,死后便无多少的回忆吧。然而有人笔法突奇,文风诡谲,想要自成一家,写出点名堂来。这些人中有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宗派,写出了自己的辉煌, 受到后人膜拜推崇,诸如孔子、司马迁、岳飞、毛泽东 、鲁迅、钱学森等等,还有人在某一步笔画写歪或者主题走偏,便将错就错,一意孤行地写下去。他们只想得些润笔费和虚名罢,管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东西,遵循那“大丈夫生于世,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之“法门”。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从古时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上欺下瞒的唯利官员,到如今享乐主义至上、浑浑噩噩的混混 刁民,贪赃枉法、无所不为的“老虎苍蝇”等等。这些人倒也可以留下些“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这部大书,时间蘸着生活的的酸甜苦辣墨水一直向前滚去,停笔之日就是离世之时。大概谁也不想停笔吧,即使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即使最后搜肠刮肚地凑字,也想一笔一笔的写下去。人生这部书有时候就可能有点冗长了,不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理想结构,可能读着读着索然无味起来。但是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去读呢?——那么,便来谈谈读的事。其实无读不得见识,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是不停息地向前书写,渴望留下灿烂的篇章,渴望创造,渴望前进。但是有多少人会回过头来读读自己这本书或者其他人的书,带着欣赏的眼光来读,来反思。就像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里面尽展他的睿智博学,语录典故顺手拈来,人情世故也是洞若观火。但是他若没有读的积淀,何来其文章之绽放。我们不能只艳羡钱先生的文字富有张力和趣味,更应看到他年轻时手不释卷,博闻广见,生活经历丰富,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成一家之风格。正如海纳百川,源源不断地吸收才能有想法可以外传。读之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不能选择不写,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不读,因此稀罕的是认真的阅读者。人生这本书,很少人带着明确使命和志向去写作,更少人带着欣赏之心去阅读体会。想先聊聊作家,作家其实首先是很好的阅读者,他们读自己,读他人,读上下五千年历史,读古今中外者传奇,读世间冷暖,读人情练达......览万物而博己见,通古今而晓人生。他们会思考,会在人生边上留下自己的思索与感悟,或有心或无意,总给后人留下点财产,引起点变化。像有的作家倾心于读世间情,亲情、友情、爱情、思乡情、国家情......自然留下的便多是身边情,远方念,诸如周作人、张恨水、沈从文、汪曾祺等等,让普通人感念情怀,生活更有韵味,茶来饭后多了些消遣;有的直面黑暗角落、惨淡人生,越读越心潮澎湃,乃至怒发冲冠、裂眦嚼齿,非要戳破不合理之处不可。他们痛社会之黑暗,悲人性之麻木,不惜振臂急呼,以求改变,诸如鲁迅,闻一多,陈独秀,郭沫若等等,确实唤醒了一帮有为青年和徘徊踟蹰的大众,引领时代向前去......作家和政治家一样,都需有些高瞻远瞩的眼界和较一般人更深邃的思考。当然像王安石,毛泽东,丘吉尔等本身既是作家也是政治家,足见他们还是有共性的。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所谓的闲情去“读人生”,中国的大众更多的还是奔波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买房结婚娃这类事情中。他们重书写,但是很少停下“阅读”,毕竟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静下心来总结反思似乎是个奢侈品。人均每年阅读量尚且堪忧,“读人生”的又有多少呢?想起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感念时光流逝飞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上溜去;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海里…”,乃至伤心至“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要知道当时的朱先生仅二十出头,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年轻放纵”之时啊,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