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低碳经济主要探究方向及内容述评
国外低碳经济主要探究方向及内容述评一、引言
自1979年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随着公约框架下全球多边气候谈判的不断推进,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内外学术界也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研究热潮。其实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 就提出了“温室气体效应”的科学假说,但后来历经学者百余年的考证和质辩,直至2007年IPCC才科学地证实:全球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期间,各国学者虽对能源消耗、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开展了研究,但真正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基于对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忧虑,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将以实现低碳经济作为其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此后,更多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低碳经济理论做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探析与研究,以下本文拟就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介绍
(一)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
Ugur Soytas,et al(2007,2009)采用VAR模型对美国和土耳其的实证研究均表明,碳排放增长的格兰杰成因并非GDP,而是能源消耗,并据此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增加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碳减排的政策。Xingping Zhang (2009)基于多元模型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显示,GDP对能源消耗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存在单向格兰杰因,而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Schmalesee(1998)、Gale Ahuja (1999)均证实了人均收入和碳排放量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Grubb(2004)对早期英国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两者间类似的对应关系。Huang(2008)对21个发达国家的GDP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有7个国家出现了EKC现象。OECD(2002)对比分析了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异后,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而且还有可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Tapio(2005)通过脱钩指标体系的设计,将脱钩现象进一步细分为相对脱钩和绝对脱钩,前者指GDP 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而后者则指GDP稳定增长时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的情形。其实,EKC曲线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从不脱钩到相对脱钩、再到绝对脱钩的动态变化轨迹。
(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首先,Kaya Yoichi (1990) 提出了著名的KAYA恒等式, 即一国或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4个因素的推动。而后,Salvador Puliafito (2008)与Michael Dalton (2008)分别采用L-V模型和PET模型的研究,均验证了人口数量与结构、GDP及能源消耗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但Lantz V、Feng Q(2006)对加拿大1970-200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却表明人均GDP与 CO2 排放不相关,人口与 CO2 排放呈倒 U型关系,而技术与 CO2 排放呈U型关系。Fan Ying等(2006)利用 STIRPA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后,客观地指出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贸易也是影响碳排放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Paul B Stretesky (2009)以1989-2003年世界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其结果显示:各国人均碳排量与对美国出口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YanYunfeng、et al(2010)基于对中国因出口而增加碳排放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具有促进碳排放在各贸易国间自由转移的作用。
(三)国民经济中的高碳产业
由于不同产业使用能源的种类、强度与方式与不同,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与特征有很大差异。T.C Chang (1999)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台湾34个行业产值、各种能源使用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其结果显示:造纸、橡胶、石化与金属制品等11个行业属于能耗强度、碳强度与碳排放系数 “三高”的碳密集型行业。Marco Mazzarino(2000)采用比较静态法和货币估值技术研究后发现,运输业是OECD国家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约占到碳排放总量的1/3。R. Rehan (2005)指出,水泥制造业是高碳排的主要行业,在京都议定书三种碳交易机制下水泥业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探讨。Keith Paustian(1998)认为农业生产对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农业生产使自然生态系统转换成农业土地利用,增加了大气中CO2排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3).docx VIP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IPC J-STD-003D CN 中文目前最新版TOC.pdf VIP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VIP
- 飞机主动杆结构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oc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docx VIP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 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ppt VIP
- CNAS-CL02-A006:2018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VIP
- xx集团粮食仓储及加工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