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宗武 为时代及人民留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邰宗武 为时代及人民留影

邰宗武 为时代及人民留影 他是省报摄影记者,近40年如一日,用相机为人民群众立传,为改革开放讴歌,为建设事业喝彩。他的镜头中激荡着时代风云,活跃着百姓身影,充溢着大地馨香,映射着三秦之美。他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摄影事业,在“咔嚓”声中收获着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喜悦。 邰宗武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活跃于新闻摄影战线,在近40年的摄影生涯中,一直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与人民与时代相亲近,拍摄了成千上万张照片。这些作品放射着时代的光芒、凝聚着他的智慧和灵感,反映出对生活的体味和感受,堪称是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他曾担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等职,还被选为中国老年摄影记者协会副会长。他汇集出版的摄影专集,著名诗人贺敬之看后大加赞赏,并欣然题写了书名。文艺评论家韩望愈评价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摄影家,一位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的艺术家,他把新闻记者的快捷敏感和艺术家的独具慧眼与独具匠心熔于一炉,使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在陕西乃至全国摄影界都为人称道并受推崇。 他从陕北高原来 邰宗武是从陕北高原走上摄影之路的。他原本出生在宝鸡凤翔一个木板年画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13岁便从父辈那里学习制木板年画,然而这条路没有走下去,后来却拿起相机,从事专业摄影工作。他参加工作后先在宝鸡市委,不久又调入延安地委,在从事档案工作中,一次陪摄影大师吴印咸采访,陕北的山山梁梁、沟沟峁峁,一一被摄进镜头。邰宗武被摄影的特殊魅力和吴老的敬业精神及摄影技艺所深深感染和折服,也因为要及时完成党中央在陕北活动的历史档案陈列的光荣任务,在组织的呼唤和派遣下,他毫不犹豫地跨进了摄影的门槛,从此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延安,给了邰宗武大展才华的天地。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国际友人来往频繁。起初,他经常去毛主席故居等地,拍摄国际友人的活动照片,给友人们留下珍贵的纪念。1960年初,他作为一名摄影新秀,被调入陕西日报延安记者站任专职摄影记者。在10多年的采访中,他跑遍了延安和榆林地区25个县(市)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大量有地方特色的新闻照片和艺术作品,成为当时活跃于陕北地区的一位知名摄影记者。 由于家庭的缘故,邰宗武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艺术氛围和到处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劳动实践的环境之中,他虽没有从事年画和泥塑的创作,但却从艺术中得到了借鉴并感悟到了创作的技巧,将其融汇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他的作品散发着质朴与真实、多彩与生动的气息。 此间,他拍摄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人民喜送爱国粮》《延安医务工作者送医到田间》《引水拉沙造良田》《大红枣儿丰收了》《北京知青在延安》等,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老区人民改天换地的冲天干劲和精神风貌,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给延安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让影像为人民立传 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邰宗武始终像黄土高原上的一头牛,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与劳动大众休戚与共。他认为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记者,要密切关注人民的喜怒哀乐、渴求希望,与他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他们的生活、劳动和创造,为人民群众而歌,为人民群众而唱,让影像为人民立传。 在做记者的岁月里,邰宗武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为了找一个好角度,抓拍一张好片子,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爬树上高楼、下河攀危崖,他到农村、去工厂、下矿井、进深山,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和足迹。有一年夏天,他参加农行一个会议,原计划当天就可返回,当听说农行扶持的一个企业搞得很好,吃过饭后他顾不上休息,就翻山越岭去采访。在他看来,只有行万里路,才有机会拍到精彩照片。他不断地求新求美,他的新闻报道中有艺术概括的元素,他的艺术作品颇具新闻的时空价值,因此他的作品便有着永恒的魅力。 邰宗武的摄影作品,有当年陕甘宁边区的劳动模范杨步浩,有大生产运动中一把老镢头一天开荒四亩二分地的“气死牛”郝树才,还有长征两万五千里的红军老战士。他为这些老革命、老英雄存照立传,目的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延安精神、激发人们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他还为纺纱女工赵梦桃、植棉能手张秋香、治沙模范牛玉琴,以及许多工人、农民和科技工作者拍照。他觉得,正因为有这些人的积极奉献,才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40年前那个令人难忘的岁月里,一群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从北京奔赴延安,与黄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批知青在延安接受了锻炼,传播了知识,给高原带来一片生机。为了记下这历史的一页,邰宗武多次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知青,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南泥湾,他泥里水里,拍摄知青稻田插秧的镜头。知青的学习、劳动、聆听报告等,他都一一收录,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