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艺术就是一根手指的事儿
i艺术就是一根手指的事儿有了它,人人都能当艺术家。但宫崎骏却对这点充满鄙夷:“谁都能得到的东西,称不上了不起。真正重要的东西,无法靠i系列得到。”
相信吗?只要在iPhone上安装一个名为“Art Envi艺术画廊”的软件。你就能将全世界最棒的艺术品随身携带。而XX年9月,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也进入了你的随身乐园
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为艺术品的展示提供了无限大的舞台,也给了艺术创作新方式和新灵感,英国艺术家凯尔iPad作画,一天能画两三幅肖像。他的前辈克里斯(Corliss Blakely)则干脆省了买画布颜料的钱,成为第一批直接在iPad上工作的艺术家
从跟着导览游博物馆到在家逛博物馆
为了把人们从购物中心和电脑前拉到博物馆里,工作人员绞尽脑汁。前几年,博物馆向参观者提供iPod来播放讲解。你可以自由选择路线,在耳机里听到对波洛克作品的讲解,或者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与爱人迭戈之间那些纠结的对话
早在XX年8月,《纽约时报》就建议大家“由iPod重新建构你的博物馆参观经验”。创建者大卫(David Gilbert)给它命名为“Remix MoMA”,还在设计里加入摇摆乐、街头俚语,甚至呼吸声做背景。他这样替自己吆喝:“如果你喜欢非官方的、家庭式的参观方式,请直接下载到iPod。”
美国沃克艺术馆、东京森美术馆都是这种方式的推崇者。XX年,位于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也发表了一系列导览节目。然而,相比戴着iPod漫游博物馆,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今年8月推出的服务系统拥有更强大的功能:活动日程表、博物馆信息,还有为儿童、青少年及视障人士特别准备的多种导览服务等,同时可通过Facebook和Twitter进行分享。除了大量文字和语音信息外,还提供了几乎所有展出和未展出的展品图片
看到电影《盗梦空间》里出现了画家培根的作品后,30岁的大学老师卡罗MoMA的服务系统看培根更多的作品并记录下他的言论:“真正的画家不是按照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来画它们,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它们。”他说“即使我没有从事艺术工作,却保持着对它的学习和爱好”
而艺术空间也开始尝试为参观者带来更直观和深入的体验。今年6月佩斯画廊推出了两款iPhone应用程序,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手中的iPhone观看艺术家康拉德(Conrad Shawcross)正在曼哈顿举办的展览。软件提供了与重5吨、高近5米的《英雄一号》雕塑相关的背景信息和视频,另一个软件则提供了艺术家张洹在旧金山展出的公共作品《三头六臂》的多媒体资料
有了它,你也能当艺术家
从XX年4月3日iPad发售以来,它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风潮,而因为绘画软件Brushes,图形设计师、IT从业者,甚至航空公司员工如今都可能变成线上艺术家
画家乔冶亚(Jorge Colombo)1994年就开始为《纽约客》画封面,XX年6月,他选择用iPhone创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他很依赖Brushes的“回放”功能,“它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凭借直觉创作,完全不需要多余的犹豫,这就像回放自己的心灵去寻找创作轨迹一样。”艺术家大卫(David Jon kassan)以前是一名销售,他利用iPad局部放大功能向客户解释自己的创作过程。就像以前向客户解释自己的产品
艺术家布莱克利毫不吝啬溢美之词:“iPad给了艺术家很多自由,是艺术家的新式画布。”而那些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和潜在艺术家们仿佛在玩一场游戏,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创作,消弭了艺术创作的界限。 “微渡炉艺术家”肯尼(Kenny Irwin)更抓住机会把电子产品当成道具。他将一部容量为646B的3G版iPad放入了微波炉,然后将这部被烧焦的iPad放到eBay网上拍卖。各种艺术机构也积极地向这个新玩意表示好感。美国旧金山的吉奥里画廊就在今年2月举办了一场参展作品全部是由iPhone拍摄的摄影展
“谁都能得到的东西,称不上了不起”
并不是所有人都买iPhone、iPad的账。导演宫崎骏就在题为“我只要有纸和铅笔”的访谈中表示对它们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说在电车里抚摸iPad的模样令人嫌恶。“谁都能得到的东西,称不上了不起。真正重要的东西,无法靠i系列得到。”他建议“不该变成消费者,请成为生产者”
iPhone和iPad,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艺术家在乎的是怎样更好地传达和推销自己。大卫Twitter、Youtube、Faeebook地址,他形容自己是海绵,在艺术和设计方面通过网络不断吸收新知,“通过iPad画画,是我对世界的传声筒”
大卫“英国活着的最出名的画家”的盛名,一直是新技术的推崇者,他曾经尝试把用iPhone拍摄的照片应用于他最为著名的水塘系列画作中,在这之前还用传真机、影印机、宝丽来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