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德育内容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德育内容浅析

《项脊轩志》德育内容浅析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XX年普遍只注重生活享受,厌恶劳动,奢侈浪费而不珍惜劳动成果。因而,这种热爱劳动的品质就更值得我们去拥有和发扬,从而养成正确的生活观和物质观 二、以学习为乐 在作品中,作者如此描述其生活:“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作者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了的环境中学习,“借书满架”而非装点门面,享受读书生活,享受优美的环境,聆听自然的声音,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作者所感受到的是读书生活中无穷的乐,其好学的特点也尽显无遗。这对我们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拥有这种勤劳的品质?或许我们不用去“借书”,也不用再去亲手为自己改建一个原本渗雨漏泥的屋子。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去学习和享受生活,但我们真的有“借书满架”的精神吗?这对于当今学生以学习为累,累读书,读书苦的精神面貌,不也是很好的德育渗透内容吗,而培养学生勤学的品质不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之一吗? 三、以和谐相处为乐 作者在作品第三段中所描绘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对于当今社会里人们以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缩小生存空间为代价的经济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让我们明白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非是自然的需要,而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人类身体清爽与精神愉悦的需要,而这些则恰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更高层次的需要。正是基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中央才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倡进行和谐社会建设,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内容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保护和创造更适合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往往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对所居环境宁静和谐的追求外,我们更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真正构建一种广义和谐的社会环境。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来描述分家前后的景象,不仅向我们流露了对“ 诸父异爨” 环境的厌恶,更表达了对以往“庭中通南北为一”的和平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而这种向往对于中国人而言,应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四世同堂式”生活的向往。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或许距离相对较远,但在他们的父辈身上,却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分锅而食”的苦恼。从这一点上说,或许就不那么陌生了 今天,如果将这一内容放在更大的环境中来看,作者这种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和向往,其实就是对一种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内容同利己主义相比较,同集体主义相联系,作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拓展,使语文教育内容成为德育内容的最佳载体 四、以感念亲情为幸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很多人常感叹世风日下,人情冷暖,人们的亲情意识淡漠,但是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向我们表现了感人肺腑的至真亲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至爱:“妪,------,先妣抚之甚厚”。“母亲”待人的宽厚只此一句就作了简洁的交代,而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则把那种母子(女)连心的亲情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形象而感人,不由让人泪流满面。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持一象笏至”时“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的殷切之语,则把祖母对孙子的那份牵挂与期盼之情表露无遗,对“吾妻来归”之后的凭案学书等几个生活细节的描述,又把夫妻间那种互敬互爱、相敬如宾、互相帮助的纯真情感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句“吾妻死,室坏不修”将夫妻深情及物是人非的深沉感叹蕴含其中 在这一部分内容之中,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前后两代人、三代人的亲情,也向我们描述了夫妻至爱,更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人宽厚待人的可贵品质。因此,不管从哪一个层面来说,我们都需要通过对语文教学中这类作品的学习,发掘出学生内心之中还未被污染的美好情操,达到育人的目的 对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首先得清楚,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如果学生感受不到美好所在,我们的德育就显得空洞而无实效,因而也不会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我们就只能是徒然说教。因此,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就语文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来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先决条件。这种能力,包括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对情感美的领悟能力。就《项脊轩志》而言,要有对小屋修缮后的人居环境之美的感受能力,要有对“母亲”大爱和夫妻至爱之美的感悟能力。虽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长期的训练,但也是必须的 可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也只有将知识传授与德教育渗透适时地结合起来,才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才可以把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展现出来,也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