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国粹礼仪智慧的发展脉络
中国国粹礼仪智慧的发展脉络【摘要】礼仪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礼是内容,仪是形式。目前,社会上存在只注重礼仪的形式,而忽略礼仪内涵的现象。必须从传统文化和礼仪渊源的角度来探讨国粹、礼仪、智慧,更好地在现实中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历练,真正做到善与美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关键词】礼仪 智慧 道德 修身 传统文化
“礼通苍穹,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高峰,俯览翠微峦域低。”这是80岁的教育艺术泰斗李燕杰曾经写下的诗句。这两句诗写出了礼仪的境界,礼可以上通苍天星辰近,下承高峰众山小。礼仪的境界是由它的内涵决定的。礼是德之形,礼是人之魂,礼是世间理,礼是道之法。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笔者认为这四句话也写出了礼仪的使命与向往。人类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人创造了礼仪,礼仪提升了人的智慧,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
远古时代的礼仪渊源
人类文明始祖伏羲制定的龙图腾就是一个和谐的明证。相传华夏九州第一次大结盟之后,伏羲集中九大部落图腾的特色,以蟒蛇图腾为基础,选用鳄鱼的头、雄鹿的角、老虎的眼、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红鲤的鳞、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组成了一个龙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标志着“伏羲始定四海之广、作八卦、分九州”
原始人类为求风调雨顺、祖先显灵,会举行一些敬神拜祖仪式,希望通过物品和音乐来祭拜神灵,期盼“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这就是最初的礼仪活动,是礼仪的起源
八卦和音乐使这些祭天、敬神的祭祀活动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完善起来,正式形成祭祀礼仪。这在后来的春秋时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得到有力的证明。《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颂”就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和祖先的功德两个部分
伏羲的兴嫁娶,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不仅结束了原始的群婚状态,并且为后来的长幼、尊卑、君臣等一系列的礼仪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时期的礼仪发展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统治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求,不能更好地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于是,人们将敬神致福的活动全面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中, 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周文王制定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他还精心“演易之六十四卦 ”,详细地阐明君子经世致用,穷理尽性之道。所以他能教化来宾。他的教化令四海宾服,都来归附服从他
之后,周公“明德慎罚”,制礼作乐。周公总结了从成汤到纣王自命天子,忽视民的存在而为所欲为,失德招致亡国之祸的经验。提出了“明德慎罚” “敬德保民”的观念,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
西周的“礼乐文化”中,源于以“德”为核心的民本思想,所以要探讨礼乐文化一定应该研究“德”字。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强化了以“德”为先的治国方略
商代甲骨文和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德”字的雏形。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就是行路要直。后来金文中在底部加上心,应该就是心直眼睛才能直,目正、心正才算“德”,便是《大学》上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
《周易:“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后来,“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周人重德,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家族、国家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族”、“受命之国”。《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行为即是“礼”
春秋时期的礼仪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社会纲纪大乱,骚动不宁。作为奴隶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道法等各种流派。同时也迎来了礼仪的全面发展,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各家理论思想融合而成了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对德和礼的内涵进一步发展。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讲究“德治”和“礼治”,就是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