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

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曾因焦裕禄而闻名全国的“政治大县”兰考,近年来再度声名鹊起 在这里,一场迥异于常规和旧俗的乡村建设实验,正以文化合作为突破口,有条不紊地向经济合作等领域延伸。成败得失,众说纷纭 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这场实验的主导者,兰考县挂职副县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这位拥有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头衔的女县长,时常将“兄弟们”、“老乡们”挂在嘴边。她说:“知识分子如果不与国情和常识相结合,就是黑板上养猪,实验室里种庄稼。” “秀才下乡” XX年8月,年仅32岁的何慧丽走马上任兰考县副县长,具体分管农业结构的调整 对何慧丽而言,这是她人生道路的一次重大转折。此前,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她,对“左派”、“右派”、“自由派”等理论流派困惑不已,对很多名家醉心于逻辑的多元性和学问的精致性困惑不已。XX年,就在她不断反省知识分子的使命与作用时,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南省开封市签署共建协议,选派7名博士到开封市挂职锻炼。何慧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何慧丽的第一把火就没有“烧”起来。在最初的两个月,为了尽快得到县里的认可,她主动到广州、武汉等地招商引资。商人有商人的运作逻辑,一直埋首书斋的她不熟悉这个逻辑。尽管她曾找过无数外商和兰考籍的“内商”,但总是收效甚微。她回忆说:“当九年的学习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在现实中不堪一击的时候,我感到很痛苦,我为无知感到汗颜。” “我能为兰考做点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她。为此,她专门请人给自己写了一幅字,上书“我的生活、我的教育”,悬于办公室的墙壁上,以明心志。出身中国农业大学,专修“城乡关系与农村发展”,分管农业结构调整的何慧丽决心在“农”字上大做文章 在对兰考农村进行深入调研之后,何慧丽发现,短期内让农民大幅度增收几乎不可能,除非构建一个平等、团结、合作的平民文化系统。由此,她得出结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打破工业化的神话、权力的神话和市场的神话。于是,学社会学的何慧丽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在兰考进行一系列的乡村建设实验 早在1926年,“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曾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开启了乡村建设运动之先河。XX年,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此创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在更为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名为“新乡村建设”的实验。在何慧丽的积极争取下,兰考成为这场实验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她已在兰考6个乡6个村成功组建了5个农民文艺队、1个老年协会和4个经济合作社 “红军路线”引发的争议 “一个副县长咋能这样和农民相处?她不是冒牌县长吧?”何慧丽做事时走“红军路线”,最初总会引来农民的议论与猜测――― XX年9月,有感于城关乡陈寨村村民文化生活的贫乏,何慧丽准备在这里组建全县第一个农民文艺队。一连三个月,任凭何慧丽怎么高喊“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歌唱家”,就是没有一个农民参加,怕丢丑。后来,村里有人看到何慧丽开会都站在雨里淋,心疼不已,在村支书和村经济能人的积极动员下,这才陆续有一批人加入进来。中原油田退休工人老衡自愿地担当起文艺队教练,终于建成了一支兰考县有名的农民文艺队。XX年7月,这支文艺队获邀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演出,大获成功,师生们评价说“节目非常出彩,令人目不暇接” XX年7月,何慧丽带领三义寨乡南马庄村村支书张砚斌、仪封乡胡寨村经济能人王继伟等到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学习。此间,他们一起吃咸菜、喝稀饭,参加义务劳动。听课时,因为人多,何慧丽甚至盘腿坐在离黑板最近的地板上 XX年8月,在葡萄架乡贺村经济合作社成立前夕,何慧丽请专家给农民培训。其间,何慧丽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生火做饭,一起打地铺睡觉。有农民警惕地问:“你为啥要培训我们?是不是想捞个政绩,回去以后升官发财?”这令何慧丽哭笑不得。她回答:“快乐与富裕同等重要。如果说我很自私,那么我最大的自私就是能够看到老乡们脸上的微笑。如果你们信得过何慧丽,就可以试一试。” 除了规定每名社员必须交纳会费、自愿交纳股金外,何慧丽还组织社员参加军训。她带头握紧拳头高喊合作口号:“改变自我,做家乡主人;团结起来,建设新乡村。”有村民据此怀疑她在搞传销,“不然,搞那么大的声势干什么?”后来,合作社成立后的头件大事,就是组织社员对村里多年无人问津的泥泞道路加以整修,让这位村民心服口服 如果说这些故事还鲜为人知的话,何慧丽的下述举动则是司空见惯: 她接待客人,大都请他们吃饺子、米线、羊肉泡馍,即使是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也不例外;别人请她去吃饭,饭毕她总会亲自打包,把剩余的饭菜送给农村的孤寡老人 她每次下乡都是只身一人,有时晚上来不及赶回县城,就和农村妇女挤在一个炕头,嘻嘻哈哈地聊到凌晨两点多;她在农民家里吃饭,每次付5元钱,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