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探析.doc

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女性教育目标、女性教育内容、女性教育方法、女性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深远。考察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有助于拓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对当下开展女性教育,实现女性发展,汇聚广大妇女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向警予;女性教育;妇女解放;国家救亡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G40-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12-06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妇女部首任部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极其重视通过教育来实现妇女解放,推动妇女发展,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女性教育问题进行了艰苦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深刻意蕴和鲜明特征的女性教育思想。考察向警予的女性教育思想,对于拓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对于汇聚广大妇女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均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中国时局动荡、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人心思变,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进步知识分子探寻国家出路之际,向警予积极投身中国女性教育事业,试图通过教育唤醒广大女性,投身到争取自身解放和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去。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除了救亡图存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之外,与湖南女学的兴起、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进步教师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1.湖南女学的兴起   湖南女学的兴起是在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救国思潮的自然延伸。   甲午一战,深深刺痛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强烈刺激着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过程中,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女性教育勃然而兴。戊戌变法时期,湖南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革新人才,如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他们以《湘报》、《湘学报》为宣传阵地,以时务学堂和南学会为讲堂,宣传男女平等、倡导女性接受新式教育等进步思想。女性教育得到了湖南主政官员陈宝箴、俞廉三、黄遵宪等的支持,女子学堂教育、女性留学教育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一时之间,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省份。   向警予的成长无法置身社会思潮之外,相反在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她萌发了投身女性教育以达救亡图存的鹄的。   2.开明的家庭教育   向警予的家人思想开放、文化程度高,为向警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对她日后形成女性教育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向警予的父亲向瑞龄虽然经商,但并不要求子女继承其衣钵,相反由于他“深恨幼年家贫,自己不能读书,很乐意培植子女攻读。”[1]他重视知识,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他们夫妇共育有八个子女,其中六个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向警予虽然是女孩子,但这并未影响她的求学历程。在父兄的指导下,向警予五岁识字,七岁开始读《三字经》、《孝经》以及《增广贤文》等古籍,八岁入读溆浦县立小学堂,首开溆浦女子公开进学堂读书的风气。向警予的大哥向仙钺,肄业于日本早稻田法制经济科,他思想进步、知识渊博,曾在常德西路师范任教。向警予在大哥的指导下,阅读了《民报》、《新民丛报》和《清议报》等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参与西路师范教员的讨论,因而文思大进。十五岁即考入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堂,她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思想进步,励志读书,“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2]。   浓厚的求知氛围和开明的家庭教育,使向警予在封闭落后的溆浦县城接受了先进的文化知识教育,为她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文化根基。   3.进步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桥梁,也是价值观基因的转接者。教师的言行举动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成长。在向警予求学过程中,杨昌济、朱剑凡、徐特立等进步教师投身教育的热情和对国家救亡的担当深深感染了包括向警予在内的一大批学生。   这些进步教师将国家救亡的希望寄托于教育的发展,希冀以教育来改革人心,唤起国民觉醒,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例如,杨昌济面对上层社会的昏庸和底层社会的麻木冷漠而大声疾呼:“欲图根本之革新,必先救人心之陷溺。......欲救国家之危亡,舍从事国民之教育,别无他法”[3]。为了达到教育救国的功效,杨昌济放弃担任湖南教育司长的机会,而选择了担任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师。徐特立曾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专收贫困子弟入学,后应朱剑凡之邀,到周南女校任教,支持女性教育发展。而周南女校,则是朱剑凡倾尽自己的所有家资、顶着巨大压力创办的一所新式女子学校。为了动员女生入学,他不辞劳苦,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