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老房子保卫者赵宝山
青岛老房子保卫者赵宝山在青岛,一个叫赵宝山的小人物,屡屡用身体挡在巨大的推土机前。他要保护的,不是自己的老房子,而是整个城市的老房子
青岛小港码头区的一个三岔路口,几台大型工程车在冒雨拆除一座德国风格的建筑
雨中建筑物轰隆倒塌的声音,撕扯着赵宝山的心,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阻挡挖掘机工作
之前,他曾经联络青岛媒体,要求保留这座建于1900年的德式海关建筑,当地有关部门在舆论的压力下,也答应不再拆除它。“但万万没有料到,他们最后选择的是悄悄拆除。”赵宝山说
从生意人到保卫者
赵宝山用16年时间,搜集了国内最全的青岛影像资料。凝视着经过粘贴而长达数米的青岛全景照片,他感叹“那些漂亮的老房子再也回不来了”
这16年,他做过外贸,开过餐厅,在30多岁的时候就给自己积攒了足以让他继续“折腾”的资本。尽管他绞尽脑汁,劳心费神,但青岛西部城区的老房子仍在不断减少
对那些老房子的漂亮,出生在青岛聊城路的他,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其中的无穷魅力
他清晰地记得,身为海员的父亲每次出海或归来,他都要去码头
那时,他会经过一座被他称为“我的宝殿”的德式老房子,每次路过的时候他都会停下观望一会。他觉得安徒生笔下的公主一定在那住过,因为它就建在用卵石铺就的通往山坡的小路上
如今,他长大了,可青岛再也不是他儿时记忆中的青岛了。随着城市的狂热,推土机肆虐过的地方,老青岛正在一寸寸消失
赵宝山无法平静了,他开始抢救青岛老城区的老房子。1990年赵宝山由一个纯粹的收藏古董的生意人转变为近乎职业的青岛老房子保卫者
“第一海水浴场汇泉湾附近东海国际大厦、栈桥周围的发达大厦、百盛等都让原先的以教堂为最高点的视线失去了魅力。”开着三菱越野车,神态迷瞪的赵宝山用嘲讽的语气数落着这些后来的建筑物,“这样的货色我统计了十座,它们就像一根根男性生殖器,不断地强奸丰腴的青岛老城区。”
他经常沉湎于幻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搞一系列行为艺术:他要依次站在那十座形态尖锐、线条呆板的高大建筑物前,手中高举一个白色的牌子,上书醒目的红色大字:拆。牌子下面是一张愤怒的脸,它向人们传达的信息只有一个:报复
爱它就买下它
在这座被赵宝山称为“柔软的姑娘”的城市,他学习过烹饪,在饭店做过厨师。再后来,他收集老瓷古陶桌椅板凳,买买卖卖。他后来所拥有的物质、知识、感受和性情,都在中国当时的社会转型期里得到了充分积累
这一切,让他真正爱上了这座城市
1983年,赵宝山无意中看到了一所坐落在青岛市金口一路的老别墅,他查看了大量当时的资料,知道这所别墅就是上世纪30年代与京剧四小名旦齐名的京剧名伶吴素秋的故居
赵宝山很震憾,“我从没看到过这么漂亮的房子。”当时赵宝山手里有一部分钱,就经常去看这所房子,想买下它,但房主不卖。于是,他每年都去看房并告诉房主:“你现在不卖不要紧,总有一天你会卖的,等你想好了,请告诉我。”
这一等就是10年,赵宝山最后如愿以偿。“买下这所房子,就等于收藏了青岛的部分历史。”他买到房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以往的风格,重新恢复原状
“住这套房子首先是因为我喜欢,出门就能看到树,能呼吸到树下制造的氧气,能听到树上的鸟叫;能摘到树上结的果子,能听见秋虫的叫声,还能看到四处流浪的懒洋洋的猫;能看到海,闻到海的味道。我觉得很舒服,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人应该住的地方。”他一口气把诸般理由倾倒出来
赵宝山今年47岁,天天开着三菱越野车在老城区“巡逻”――他的身份不仅是古董收藏家和鉴赏家,他还是青岛最有名的令一些人头疼的老房子保卫者
痛楚与无奈
“每当青岛一些上百年的老房子被拆除时,我都会在电话里听到人们的求救,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老百姓。”斗争了16年,赵宝山似乎越来越明白,能做到的其实不是很多
一开始,他并不是这样想的
他不停地打电话,给老宅院里的居民,给青岛有关部门,给记者,给那些爱青岛的人;他还经常写文章,给市领导,给媒体
但是,那天德国老海关的拆除,深深刺激了他,他感受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无奈,这是这个城市的无奈。”尽管赵宝山在追求人生的“自由状态”,但残酷的事实会时不时兜头泼他一盆盆冷水,让他清醒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在没有客人来访的日子里,只要不出门,赵宝山就会蜷缩在枣红色的沙发里,默默地看那些收集的老照片
从还只是个渔村的1898年青岛全貌,到日本统治时期的樱花大道,从还铺着轨道、没有八角楼的栈桥,到德国人在青岛的炮台、使馆……那一张张黑白、彩色或者泛黄的照片完整地记录着青岛一百年的风云变幻,内容详实到每一段岁月变迁、每一个劳动场景甚至每一个细致的表情
“我认为自己就是当下青岛市最熟悉这些老房子的人了,应该是这方面的权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