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角[摘要]从核心术语和观念史的演化两种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换过程中的几种内在机制,包括格义、内外合明、语义转换、语音转换。从而证明了马克思的学说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邃的,其中既有马克思“化”中国,也有中国“化”马克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术语观念史 核心术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角之一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的中国化。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人话语的变迁就是一定程度上从“传统话语”向“革命话语”的转变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术语产生与流变研究,一方面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描述,而且可以明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中国化的 美国学者刘禾在《跨语际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观点: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性”完全是历史地、人为地“建构”起来的,是“虚拟对等”,而不是“透明地互译”,因此她对语言的“对等性互译”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后来我国学者黄兴涛撰文《“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对刘禾的上述观点提出修正:语言间的部分互译是可能的。因此马克思学说只能部分地“中国化”,这是就理论层面的探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附录巾,刘禾列举了近千个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将它们大致分为:源自传教士的新词、中一日一欧外来词等,使我们对近代以来汉语吸收的“新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部分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核心术语,如: 现代汉语中的中一日一欧外来词 资本家一shihonka--capital 共产一kyosan--communize 辩证一bensho--dialectics 进化一shinka--evolution 意识形态-ishiki keitai-ideology 回归的书写形式外来词:源自古汉语的日本“汉字”词语 capital,shihon,资本。宋何选《春渚纪闻“吾之邻人,有一子稍长,因使之代掌小斛。不逾岁,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谓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又参“母财”,严复用之翻译“capital”,见《原富》 class,kaikyu,阶级。唐陆龟蒙《野庙碑》:“升阶级,坐堂筵”。指台阶。汉王符《潜夫论“上下大小,贵贱亲疏,皆有等威,阶级衰杀”。指尊卑上下的等级;《旧唐书“赐阶级有差,量才处分”,指官的品位、等级 feudal,hoken,封建。《诗-商颂“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谓大立。《左传“昔周公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谓封邦建国 源自英语、德语、法语的汉语音译词 Anarchism,安那其主义,来自日语的替代词无政府主义 Darwinism,达尔文主义 德先生(democrary)和赛先生(science) 源自俄语的汉语音译词 Bolshevik,布尔什维克;Leninism,列宁主义;Marxism,马克思主义 以上研究让我们见识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中国化的图景 德国学者李博可谓开创了一项颇具前瞻性的研究,在专著《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中,他大体梳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术语产生的条件和主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术语的历史和作用,如汉语借用日语的术语:社会、革命、资本、阶级、帝国主义、生产、劳动、农民、地主、人民、权力、解放、反动、思想、辩证法、价值、意识、无产阶级、实践等,以及未受日语影响的术语:买办阶级。他的研究成果令人震撼:在当下的大众话语中有如此众多的“革命话语”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和语言体系,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无意识”状态,因为人们如此频繁而平常地使用这些马克思主义术语,基本意识不到这些原本属于“外来”的“革命话语” 在个案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建华的《“革命”的现代性:中国现代革命话语考论》,他考察了“革命”的内涵在中国传统、近代西方和日本之间流变的历程,辨析了法国革命(王韬)、汤武革命(孙中山)、诗界革命(黄遵宪)、梁启超“革命”观、孙中山革命观、群众话语的革命观、近代女性的革命观等内容,使我们了解了“革命”一词在中外古今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他的研究缺乏具体的实证分析;而冯天瑜在《“封建”考论》中,则对“封建”这一中国传统术语进行了具体考证,涉及中国的“封建论”、日本的“封建论”、欧洲的“封建论”、苏俄的“封建论”、毛泽东的“封建论”、马克思的“封建社会论”等内容,使我们从“封建”这一斑中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遗痕,是一部颇见功力的考证核心术语的大作 以上核心术语的转换理路大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革命”一词输出日本后变为日语”kakumei”,近代日本用“kakumei”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