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新突破-海洋科学
维普资讯
第 35卷 第 2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1.35.No.2
2004 年 3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Mar..2004
我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新突破
— — 评 《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顾宏堪 林庆礼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 岛 26607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
由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 88 物 自然粒度下形态研究”,其核 心的内容是认为,在
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 海洋沉积物中能进行循环的物质处于大颗粒的外层
《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或海洋 自生的微小颗粒 中,颗粒大小的差异、处在颗
发行。作为国家杰 出青年科学基金 (No 粒内外层 的不同以及结合形态 的强弱,在其生物地
主体成果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 目(KZCXI— 球化学循环中所起 的作用截然不 同,颗粒物外层起
SW一01—08)部分成果体现 的 《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 的作用较大,而包含在颗粒物内层就起很小的作用
学》,第一次系统地研究 了中国近海主要生源要素 或不起作用而成为 “隋性态”或 “非转化态”。对渤海
碳 、氮、磷 、硅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这是我国第一 沉积物中氮、磷 、硅的研究表明,通过沉积物一海水界
部有关中国近海的生物地球化学专著 ,它标志着我 面过程提供给水体的氮、磷 、硅分别占其循环总量的
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学科 的形成与发展 ,并为其后 26.1%、86.4%和31.7%,在表层沉积物中可转化的
的研究奠定 了基础。 氮 、磷、硅 的 浓 度 分 别 为 551.7p.g/g、56.3/.tg/g、
这本专著的研究涉及中国近海主要典型海域的 349.7t~g/g,仅 占沉 积 物 中其 总含 量 的 30.8%、
陆架生态系 、河 口生态系和珊瑚礁生态系,在不同的 19.2%和 0.12%。
海域有不同的侧重 ,渤海主要研究沉积物 中氮 、磷 、 第三篇集中研究 了南黄海 的生态环境,沉积物
硅 的迁移、转化特征;黄 、东海侧重对海水 中碳 、氧同 中的氮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中的作用 ,黄、东海海
位素的分布变化及生态环境演变和碳源汇的研究 ; 水中无机碳 、氧同位素和东 中国海 的碳源汇强度。
而南海北部 ,特别是珠江 口外则侧重研究其生态环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 24.01%的TN能被释放进入再
境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主要研究沉降颗粒物 中生源 循环 ,每年可释放 19.54×10molN参与海洋生产 ,
要素与非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专著中提出了一些 占本海区海洋新生产力所需氮的6.54%;而北黄海
新的理论观点 ,如海洋表观碳源汇与实际碳源汇 、维 沉积物每年则可释放 65.31×10molN进入水体参
持珊瑚礁生态系高生产力原因的拟流 网理论 、珊瑚 与再循环,可达到此海 区海洋新生产力所需氮 的
奢侈消费营养盐 、沉积物 自然粒度下的形态研究等, l2.03%,即不同海域沉积物 中所释放的氮对该海域
所以创新性是这本专著的最大特色。 海洋新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补充和调控作用,在氮的
专著分 四篇十二章。第一篇阐述了生物地球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中具有重要地位。黄、东海海水
学产生与发展 的历程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 中的 6 C和6幅O明显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