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马客谈和一本《校友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家马客谈和一本《校友录》

教育家马客谈和一本《校友录》在母亲的遗物中,有一本她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校友录:民国35年(1946年)3月编印的《国立重庆师范学校校友录》 这本校友录纸张发黄,开本不大,封面谫陋,比现在那些豪华装帧的校友录显然差了许多,但内容却自有其特色:它既不按校友的名气、地位来特别突出某些“知名校友”,也不忽略那些已经退职离校的教职工或未在校读毕业的学生(我母亲就只读了两个学期,未毕业,仍然列名其中),总之,所有与学校有过教学关系的师生全都一视同仁地“榜上有名” 抗战时期的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坐落在重庆北碚嘉陵江边。校长马客谈(1894―1969),江苏六合人,是民国史上值得记载的杰出教育家。抗战爆发后,在首都南京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战区的中、小学校因遭敌机轰炸而被迫停课,1937年12月中,马客谈与另一教育家李清悚建议教育部,“在后方设立国立临时中学,俾续弦诵”。随后,马客谈与李清悚、薛钟泰、刘奇、王万钟等教育家,率领在汉口登记并编组为3个大队的京(首都南京)、苏、浙、皖等地学生1037名(以后在宜昌又陆续登记编组了第四大队),在川江水枯船少更加上敌机轰炸的恶劣条件下,分批乘船经宜昌、万县辗转撤入四川,至1938年3月13日,各批学生全部到达重庆(这一悲壮的战区中学师生撤退经历尚未见到详细的记载) 1938年9月,马客谈受聘主持了这所各科齐全的师范学校(先名国立第二中学师范分校,1940年3月由教育部令独立设置,定名为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学校设有普通师范科、幼儿师范科和音、美、体师范科,加上保育训练班和短期培养师资训练班,还有在镇外山村开辟的家庭教育实验区,成为培养各种师资人才的摇篮 马客谈给学校定下的校训是:“良师兴国”。他认为“有了优良的教师,才有优良的民族”,良师可以培养教育出众多优秀的学生并影响整个社会,从而使贫弱的中国振兴起来。因此,他把教师称做“民族的乳娘”。马客谈亲自为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写了校歌歌词(这歌词连同歌谱是母亲他们的一些老校友在晚年回忆写出来的),这首激昂奋发的歌,曾激励着师生们度过艰苦的抗战岁月: 我们追随着抗战建国的中央, 弦诵在天府之邦 耳听到嘉陵江流怒吼声的激昂, 沸腾爱国的热血满腔 认识清时代正紧张, 一心要学做民族的乳娘 端品行,勤学问,保健康, 终生从事于教育,不断的本位向上…… 1946年暑期,学校复原迁回南京(迁南京后更名江苏省立江宁师范学校)。离开重庆前,学校编印了这个校友录。马客谈为校友录写了一小序,全文如下: 本校成立于抗战初期,顽寇侵逼,民族西移,初意在适应国难,暂谋战区师生不绝弦诵而已。然政府长期抗战之国策既定,则教育事业亦当作百年远大之图。于是本校同人,共本良师兴国之旨,虽居艰难困乏中,努力教育,未尝稍懈。即学校一切设施,亦不敢藉口战时而少事苟简。八载以来,幸能以一战时救济性之教育机关,勉力形成一平时实验性之师范学校,此同人可告无罪于学校者也 本校学生最初来自战区,身历万难,殊知自奋,即今服务社会或更求深造,以学术事业表现于世者,颇不乏人。及后方青年闻风来学者日众,吾人每于招生之际,严于录取,又辄为文昭示诸生,使知师范学生生活清苦,而国民师资责任重大,必须多方考虑,慎自抉择。于是凡经录取者,率多有志师范之士,入校之后,又无时不浸润于良师兴国之教育空气中。三年教训,出而服务,亦多为社会人士所称道,于今近千人矣,此则学生亦无愧于学校,尤为同人引为欣慰者也 迩者抗战以胜利结束,本校亦将有所更张,惟过去师生一番努力,将成为不可磨灭之事实,为求他日情愫互通,精诚团结,用刊此册,以资纪念。希我校友对于本校之精神与历史,永矢发扬维护之忱,并因之而爱及此册也 没有官话套话,字行间充满了对自己所献身的教育事业的热爱 小序之后是马客谈的题词:10首七言绝句,每首诗下面都有简释。选数首如下: 巍峨黉舍仰东山,作育良师济国艰 植幼正蒙研教术,广储化雨布人间 校本部踞东山之巅,普师幼师两科弦诵其间,毕业人数最多 层楼雅洁馆先生,举世滔滔独葆贞 不倦教人不厌学,小窗深夜暗灯明 教员住室在乐观院前有楼三级,轩敞幽静,本校多数同人研憩于此 析薪数米扰昏朝,共体时艰志不挠 咬得菜根成百事,宁捐温饱乐箪瓢 餐厅为校长及训导人员与学生会食之所,战时物价高昂,时虞不给,然茹蔬食粝,犹共甘之 十亩方场晓气凌,健儿队队逐云腾 一鸣画角千人肃,青白红旗映日升 运动场即北碚公共体育场,每晨升旗早操,镇上各校学生与受训壮丁咸集于此 数仞西冈一径斜,半村半郭有人家 好将梁孟欧曾教,播向山巅与水涯 家庭教育实验区,为本校推广处所主办,择地镇外西山路,人家相望,施教称便 在题词之后是一篇简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