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农地体制历史嬗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我国农地体制历史嬗变

新我国农地体制历史嬗变摘要:农地制度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先农民私有、后集体公有的变迁历程。根据农地产权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把农地制度变迁轨迹划分为私有私营、私有公营、公有公营和公有私营四个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结合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系统考察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为推进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地制度;集体所有制;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 以《共同纲领》为起点,政府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从地主到农民的转移。《土地改革法》具体落实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规定对所有没收和征收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使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去过去每年700亿斤粮食的地租。实行公益性土地归国家所有、经营性土地归农民所有的二元复合型产权结构。90%以上的耕地归贫农和中农所有。农民拥有明晰完整的土地产权。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夙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直接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48.50%,粮食产量增加了42.80%。到1952年底。完成土改的农民超过90%。除新疆、西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以外,全国土改基本完成 二、互助组和初级社阶段:“私有公营”(1953~1955年) 土改以后,农村自发的资本主义趋势和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为了防止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地权从平均化到兼并形成大地产的轮回,政府将农民组织起来,号召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共同富裕之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运动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从农户家庭单干,到互助组,再到初级社,只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和成果分配方式。农地私有产权的保留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互助组阶段。1951年党中央颁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4年入组农户数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8.30%。互助组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私有制为基础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联合。它打破了家庭界限,通过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互助协作,实现农户间劳动力、耕畜和农具等生产要素的互补协调,降低了单个农户经营的交易成本。土地上收获的农产品仍归各户所有,根据地亩分摊共同费用,结算互助费用 (二)初级社阶段。从1953年春起各地开始试办初级社。12月,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强调初级社正日益变成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1954年9月《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出租、典当、抵押等一系列权利。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195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推进初级社。初级社是在保留农户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实行土地人股、统一经营,劳动产品统一分配的半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土地使用权已经由农户直接支配变为集体共同使用。所有者与土地没有直接经济联系,农户的收益根据全社的经营状况确定,按照入股土地获得分红 三、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阶段:“公有公营”(1956~1978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业发展需要农业为之提供商品粮、部分工业原料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而个体农业的分散性、经济力量的薄弱以及农民购买力的低下限制着工业的发展。土改以后,农户几乎全部拥有土地收益权,其他社会势力无法染指。这与国家希望对农地收益的大量提取来为大规模、高速度的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意图相矛盾问。为了创造并攫取更多农业剩余支援工业化,国家通过建立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制度,逐步形成土地集体所有制 (一)高级社阶段。1955年夏,政府开始动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合作社的规模和范围,建立高级社。1956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将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开始消灭土地私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仅用一年半时间,1956年底87.80%的农民进入了高级社。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农民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以及土地上附属的私有塘、井等水利设施,被一起转为集体公有。高级社统一经营、共同劳动、统一分配。否定土地农民私有制。取消体现农民占有土地权利的土地分红,既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农民还留恋所分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