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报告[摘要]该文回顾了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当前在地下流体监测、科学理论和前兆机理工程实验等方向研究的情况,并针对目前该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学科未来发展应加强前兆理论,开展多测项和多学科交叉、加强监测台网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地震 地下流体学科 发展 福建 1前言 地震地下流体学科主要是研究地下水含水层弹性孔隙介质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受力、变形、破坏所引起的其水位、水温、水氡以及化学组分的变化及其前兆特征。研究表明,地下流体在震前、震时与震后会呈现长―中―短―临异常变化,可以对地震构造运动作出灵敏的响应,通过地震地下流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构造作用或地球动力学过程与地下水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机制,可以研究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地壳应力应变以及地震活动等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联系 地下流体的异常动态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上的联系。地下流体作为地壳介质的一种特殊的、最活跃的组分,观测的物理量明确,观测方法简单直观,它能够灵敏地反映地震孕育过程中岩石的应力应变,同时地下流体的动态变化,对岩石的应力应变过程还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地壳应力应变状态的一种指示器。多年来,地震地下流体学科获得大量观测资料,在我国地震预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1966年~1999年大陆188例Ms≥5.0地震中,共有803项流体异常与其中126例地震相关。对比各学科前兆异常数量及其百分比:地下流体105个,50.0%;形变学科72个,34.3%;电磁学科33个,15.7%。另外,1975年~XX年成功预报破坏性地震24次,其中地下流体学科为成功预测提供依据16次,提供决策性依据13次,居测震之外的各类前兆学科之首。以上数据足可见地下流体学科在地震预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但是,客观地说,我们的地震预报水平还很有限,地下流体学科研究工作还有很大困难。王庆良总结了当前预报水平低的客观原因:强震发生概率小;监测台网稀少(许多异常捕捉不到);震源深,地表干扰大,不能深入地下观测;地震现象复杂;科学发展水平有限,地震孕育过程和前兆异常变化机理认识不够。陈院士指出:研究地下流体,特别是研究孔隙流体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观测方面,地面上用各种方法观测到的是岩石作为多相的平均性质,根据这种平均性质反推地下流体存在的形式和数量,属典型的反演问题;二是存在于固体岩石骨架与流动的孔隙流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非线性的数学关系。因此,地下流体研究工作有更深、更远、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广大工作者共同努力 2国内外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现状 2.1 国际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现状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地下流体的研究,主要兴趣放在承压含水层的井水位变化对体应变固体潮进行响应的观测分析方面,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发现在大震前地下水氡含量增加,才引起了对地下流体用于地震监测的兴趣和重视。地震前水位异常的原因很多,除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应力引起的变化外,还有固体潮、气侯变化、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而强震震后的水位变化则不同,它直接是由地震的发生引起的。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对水震波做过研究,一些学者(Wakita,1975;Quilty,1997)认为几个震源体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的水位阶梯状变化是由于多孔弹性介质对静态应力场的响应;Blanchard等(1935)用一个有限开口空腔代表含水层,给出了水位波动振幅与地球纵向位移的比值。Eaton等(1959)通过计算求得了一个开口井水位波动最大振幅,并给出了地震波类型和波长与振幅之间的经验关系式。Pexin等(1962)建立了一个井孔的响应与远震之间的关系,得到“井水地震仪”的放大倍数与波动周期的关系。Cooper等(1965)认为开口井孔中水位波动对地震波响应的程度取决于井孔的尺寸、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贮水系数和孔隙度以及波的类型,任何类型的能够造成含水层体膨胀或垂直运动的地震波都能引起井水位的波动,但对体膨胀的响应要比对垂直运动的大得多,能同时引起膨胀和垂直运动的瑞雷波造成的井水位波动最大,并给出了不同井孔尺寸和含水层常数情况下井水位波动幅度曲线 近几年来,不断出现一些井水位对上百公里外的地震持续单调变化响应的报道,这种响应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单调变化的持续时间因地震不同而异,短者可在几秒内突跳到峰值,长的单调变化可持续数天到数周,水位变化幅度远远超出了根据静态应力场计算的结果(Roeloffset.al,1998;King 1999;Brodsky,XX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从模拟观测到数字化观测技术的改造,目前,除水位、水温、氡、汞等日常观测项目实现数字化观测外,在“九五”、“十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