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和效果.doc

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和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和效果

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和效果[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强化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这一理论认为,人和动物总能自动地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借鉴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强化理论的经验,在当今的复杂形势下,将强化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论;借鉴经验 [作者简介]昊海文,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教研室主任,法学硕士,湖南永州42510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写成了《戒子益恩书》,教导儿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鼓励儿子:“其勋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止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认为君子以静心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人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政治性。《礼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里将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古代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色彩,它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与政治伦理紧密结合起来。《周易“缘日: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是古代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周易》将家庭成员关系的有序和谐发展与“天下定”相并行,这也是其政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2)传承性。“与文化传承性一样,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传承性的特点。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又为这种传承性增加了古老的色彩。”源自先秦的“道德教育、勉学教育、处事方式的教育”等历经几千年的演绎、发展一直传到了现在,从东汉郑玄的“其勋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三国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到北宋欧阳修的“尽心向前,不得避事,以至于临难死节,在官应当清廉自守,不可买公家之物”,再到清末曾国藩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可见道德教育由先秦至近代,虽然教育内容形态各异,然其思想内涵却一脉相承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言教与身教。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重视言教与身教的作用。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并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教诲,他终身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是身教的最好例证。杨继盛疏劾严嵩,他的刚正不阿威震朝野,他在遗训中对儿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做官必须正值忠厚,并希望妻子死有重于泰山。”(2)熏染教育。熏染教育,即指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子女优良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家苟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形象地比喻环境对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由于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训在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都有过。美国冷战时期,教育改革重点强调现代化知识的掌握,压缩了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教育科目,致使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出,结果使学生道德状况及学校风纪恶化,以致1983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报告使用了“国家在危急中”这样的标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公众和政府开始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品德教育看做解决国民品性危机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求在每一所学校都实行品德教育;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学校就设立了“修身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亲自领导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操教育 2 坚持意识形态化,强化国家意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国外没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旗帜下悄无声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并不是说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没有“政治性”色彩 3 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视显性教育,更加注重隐性教育。“灌输”理论是列宁在XX年代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