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毕业证书见证黄埔军校变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张毕业证书见证黄埔军校变化

两张毕业证书见证黄埔军校变化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曾经三迁校址: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迁往成都,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至1949年底,在大陆共办了23期,毕业学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23万余人。”(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黄埔学生在东征讨伐陈炯明、北伐统一中国、抗日救亡等战役中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金戈铁马已经变成历史的记忆。黄埔军校的长洲校址已经变成了纪念馆。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成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陈列馆中,那一张张的照片向我们述说一件件的往事。其中有两张不同时期的毕业证书非常引人注意,分别是:第一期学生潘学吟和第十一期学生曾会奇这两位黄埔同学的毕业证书。细细观察这两张毕业证书,可以看到黄埔军校的种种变化 一、第一期学生潘学吟的毕业证书 (一)潘学吟毕业证书概况。潘学吟(1895―1930),1895年出生在新丰县沙田镇羊石上湾。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注:黄埔军校第一期从1924年5月5日至1924年11月30日),当时“实际毕业生为645人”(黎显衡等:《黄埔军校》,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8月版),毕业后留校在政治部任职。1925年入国民党中央宣传讲习班及党务训练班学习。第一次东征随军从事党务工作,后留任潮安国民党党部筹备处主任。1925年秋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第六队队长、入伍生第三团中校团附。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预备团第一营营长,第十四师政治部代理主任。1928年,被选送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1月,潘学吟回到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活动(以下简称“改组派”)。“改组派”在1928年11月成立,总部设在上海,领袖是汪精卫,核心人物为汪精卫派系的陈公博、顾孟余等人。“改组派”的政治主张是改组国民党,标榜恢复国民党“一大”、“二大”的改组精神,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国民党“一大”通过的最低限度纲领。“改组派”的主要活动是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统治,联合各派军阀进行军事倒蒋活动。“改组派”的一系列活动给蒋介石以很大威胁,他秘令特工秘密搜查、跟踪同志会的有关人士。1930年3月17日,蒋介石派“蓝衣社”将潘学吟暗杀在上海法租界 潘学吟的毕业证书长约42厘米、宽约40厘米,蓝框黄底,正上方有孙中山的头像和国民党“青天白日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蓝框四角各有一字,即校训“亲爱精诚”,黄底隐约用篆书写有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毕业证书的字体是楷书繁体字,内容竖写右起,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的签名和印章。他们3位的签名按一个“品”字形来排列,即:孙中山在最上方,蒋介石和廖仲恺并列在孙中山的下方。毕业时间“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校印)”,证书的左侧有半骑缝存根文及学校的印“埔字第玖拾伍号” (二)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证书的特点:1.存世数量少。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人数为645人,但是现存的毕业证书只有7张,其中3张毕业证书在中国大陆,分别是:贾伯涛、潘学吟、蔡升熙,另外4张在中国台湾,分别是:王锡钧、伍诚仁、俞济时、容有略。2.惟一一期同时有创校3位最高领导人签名。黄埔军校创校时有3位最高领导人:总理孙中山、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所以从第二期开始就没有孙中山签名,只有廖仲恺和蒋介石的并列签名。1925年8月XX年的遗嘱,其实这句话是“孙中山1923年11月为《国民党周刊》出版的题词”(张磊:《孙中山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并不是出自1925年孙中山的遗嘱 二、第十一期学生曾会奇的毕业证书 黄埔军校第十一期约有1273名学生(不含转学同学)(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曾会奇(1915―)湖南益阳人,1934年9月入读南京中央军校,是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炮兵营排、连、营长。1945年10月随军到台湾高雄接受日军投降,任第六十二军高雄接受处军械股中校股长。1947年随军到华北天津一带驻防,任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副团长、师参谋主任等。1949年1月任第九十四军军部副参谋长。同年率部放下武器,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后入华北训练第三师受训,同年夏天任人民解放军江南地下第四十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