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吴石将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吴石将军

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吴石将军父亲吴石虽然牺牲6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依然难以释怀。父亲戎马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寸土片瓦,但其为人、品德、修养、学识,则是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谨以片段回忆,寄托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两度赴日学军事 1934年夏,父亲从日本陆军大学学成归国,举家乘苏联邮轮回到上海。航程近五昼夜,中间有两天风浪特大,母亲和大哥、小妹晕船,躺在床上不想动,唯独父亲带着我这个小男孩上了甲板,远眺太平洋风光。父亲亲切地对我说:“你看!天有多大,海有多宽!风浪不停地拍打着,多么伟大!”我听后也跟着喊:“真好看!真好看!”其实那时我什么也不懂 船靠岸后,亲友们熙熙攘攘来接我们,安排住进旅馆,并于当晚摆了一席上海菜为我们全家接风。大人们喝酒,畅谈阔别之情;我们这几个小孩大口大口吃菜。有位阿姨给我盛了一碗鸭汤,鸭汤的味道好极了,只是太油腻,吃后不久就感到胃难受,呕吐不止。因为在日本,我们每天都像日本人那样,吃的是粗茶淡饭,也就是酱汤、腌萝卜干和一小碗米饭,很少吃这么油的东西,所以我的小胃实在享用不了。直到今天,我仍不敢再沾鸭肉 从小母亲就溺爱我,还给我取个”弟弟”的小名,全家都这么叫,亲友也这么叫,这小名一直用到我长大成人。每天一大早,刘斐伯伯(字为章,湖南醴陵人,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就到我们家门口喊“弟弟、弟弟”,我就跑出来,刘伯伯逗我玩一会儿后,父亲就出来了,提着包和刘伯伯一道送我上学 当时家里还寄居着何蕴申伯伯(字敦诚),他是父亲的老师何梅生先生的第四子,在日本学法政。父亲要我拜他为师认汉字。小时我调皮好玩,不认真学。有一天,我实在太过分了,把何伯伯气哭了。晚上吃饭,母亲开玩笑,笑眯眯地说:“今天真好玩,学生没哭,老师倒先哭了!”父亲一听,当时就火冒三丈,呵斥母亲怎能对老师这么不尊重,不能这样惯孩子。接着,他又给我讲了一遍尊师之道。这件事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父亲先后两次东渡日本,先入炮兵学校学习,后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均以优异成绩卒业,成为熟悉日本的军事专家。他收集的各类兵书及机密资料刊物,同行李加在一起共56大箱,都由母亲亲自收拾,一一登记造册。母亲比父亲小10岁,曾在福州女高上过学,十分勤劳贤惠,为抚养教育儿女劳累一生。特别是战乱时期,父亲不能顾家,全靠她一人带着我们奔波 父亲在日本学习期间,广交朋友,除国内去的同学、同乡外,还有不少日本朋友。我还记得有位日本医生叫大野,经常给我们看病。他到我们家吃了一顿母亲亲手做的中国菜,赞不绝口,一再邀母亲到他家教他夫人做中国菜,所以两家不时来往。回国之时,他洒泪相送,还把最珍贵的传家宝――日本宝刀送给父亲留做纪念 父亲的言传身教 1934年夏,我们全家回到南京,在五台山村租了房子,房子一共三层,我们住二、三层。一层住的是一对老夫妻,看起来十分穷困潦倒,他们用两个铁皮箱拼成一张床,上面铺着俄国毛毯。父亲说,他们是白俄,多半是沙皇时期的贵族,无法在国内生存,流亡到中国。这样的人到处都有,十分可怜。他让母亲有时间顺便买些香肠之类食品给他们送去。那年夏天,南京酷热难当,家里买了大块大块的冰放在房间里防暑降温。一天中午,温度高达40多度,白俄老太太受不了,竟热死在房间里。母亲每天都心惊胆战,赶紧另找房子。最后租了一套三层独立洋楼,离玄武湖很近,叫百子亭。父亲在参谋本部任职,兼陆军大学教官。我被安排进南京鼓楼小学念书。之后的两年多时间,我们家的生活过得十分安宁、和谐。这段时间是我们过得最幸福的日子 父亲喜欢书法,常常一早起来就练书法。这是他在军校时期就养成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我有时在旁边替父亲研墨,看他写字。父亲告诉我,练字要全神贯注,要先学柳体,这是小学生打基础必经之路,并给了我一本柳公权书《玄秘塔》让我练。父亲还为我写了几张正楷让我临着练。直到现在,我的字体还有几分父亲书法的影子 父亲高兴时有时还教我读书。他拿着一本《孟子》,用福州话高声朗诵。父亲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一遍又一遍念。他告诫我,为人之道不能只讲利,首先要讲仁义。他不仅教子如此,确实一生身体力行 秋天天凉,父亲把何梅生老师接到百子亭家中住了近两月,直到入冬才送回福州。这两个月,何先生的饮食起居,父亲让母亲尽量照顾周全些。他下班回来便和老人谈诗论词,很是兴奋。母亲也拜老人为师,学画兰画竹。遗憾的是,当年我年幼贪玩,不懂得学习,以致至今仍是个诗盲 为敬奉列祖列宗,记得在回南京的第一个春节,父亲亲自写了“吴氏本门历代宗亲”几个字贴在墙上,桌上摆了一些果品、菜肴及黄酒,父母亲先在案前三鞠躬,又让我们兄妹几个依次鞠躬,告诫我们不能忘了列祖列宗,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后来由于战乱再也没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