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汾阳路上的艺术气息汇编
汾阳路,在1902年到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是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的一条马路。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
? ??毕勋(Stephen Pichon)是法国驻华公使,从1898年做到1901年回国。关于这位公使,现在只能查到这些文字:“莫理循不喜欢法国公使毕勋,他是一位胖乎乎的前新闻记者,留着海象胡子,在他的同僚中不太出名,睡觉的时候喜欢穿一件绣有红色燕雀的睡衣。莫理循瞧不起法国人,他认为毕勋是个没有骨气的人。”
? ??1914年,上海法租界大扩展,毕勋路被划入界内。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将其以山西省地名改名为,汾阳路。
? ??汾阳路两旁种植着高高的“法国梧桐”,在上海闷热的夏天,行走其中,居然也会有一丝清凉,偶尔还会有走在巴黎某条幽静小路上的错觉。这条低调的小马路,一分段与著名的桃江路东平路相交汇,一??段与复兴中路相交汇,另一端又直通繁华的淮海商圈。
汾阳路9弄3号,海关俱乐部
? ??整幢建筑造型十分独特,是现存最早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之一,建于1898年,为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现在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 ??1863年的5月(清同治二年),英国人鲁宾·赫德来到上海,就任上海江海关税务司,兼管长江各口关务。在沪任职期间,赫德建立了中国海关关署,招募了一批西籍高级职员。同时,在中国海关关署附近,也就是今天的汾阳路9弄3号,建造了这幢中国海关关署俱乐部,俗称小木楼。
? ??铁皮屋顶,砖木结构;底部被架空一米左右;外墙用横向木板条满铺;四面均有翘檐老虎窗,还有一个翘檐尖塔,类似中国古典建筑,充分反映了中、西融合的特点。
? ??赫德(Robert Hart)这个人倒是可以来说说。
? ??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服务于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长达50年之久。他恪尽职守,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
? ??最为关键的是,这一句话,请允许我单独分行写:赫德,一个英国人,当中国的海关总署署长,在他的任内,海关没有贪污腐败!呵呵......此处省略500字。
? ??笔者在英国生活过,可以说,赫德是一个很典型的老式英国人,讲究规矩,职业性很强,在他的意识里,自己是“中国的雇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人民的“同胞”。因此,当1885年6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时,他辞谢不就;在《辛丑条约》谈判时,他也极力维护北京政府的利益。
?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死于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清政府追授他为太子太保。上海还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现在的常德路,过去叫“赫德路”。
汾阳路45号,副总税务司官邸
? ??汾阳路上还有一处房子,和当年的海关税务司有关,这就是汾阳路45号。
? ??这幢独立式、两层楼的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由邬达克设计。整个建筑错落有致,甚是小巧别致。屋顶的红色筒瓦,山墙的帕拉第奥式窗,阳台的铸铁栅栏,门窗纤细精巧的水泥砂浆雕饰,窗间的螺旋形柱,底层的开敞式露台等等,所有这些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西班牙建筑的特点。
? ??这里原是上海江海关为海关税务司建造的官邸。当时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都是外国人,因此住宅的前几任主人也都是外国人。后来,中国人、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入住。
? ??解放后,丁贵堂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他也随即举家迁往北京。1978年文革结束后,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在这里复校。现在,这里又成了一家酒店。
汾阳路20号,犹太俱乐部
? ??这里原来是上海犹太俱乐部,现为上海音乐学院礼堂与办公楼。
? ??1932年1月,上海犹太俱乐部开始筹建,是年8月在此开放。创始人是俄籍犹太厂商布洛赫,也是俱乐部的终身理事长。俱乐部设有文学小组,每周有“星期四”聚会;长时期内,这里是在沪俄籍犹太人的主要活动场所。
? ??两座建筑均为假三层,其中一座四坡屋顶,较为平缓,有棚屋形老虎窗,立面混凝土上施白色粉刷,层间设齿形饰,柱体有凹槽处理。侧立面有突出半圆形房间,上设露台,宝瓶状栏杆。整体风格有美国小住宅特色。该建筑有走廊与其它建筑连接,塔斯干式双柱、三柱支撑。
? ??另一座建筑的双折屋面陡峭,有双坡形老虎窗,主立面二层为敞廊,木质构架支撑。底层砖墙,水泥拉毛墙面,半圆拱券门洞和窗洞,券身突出毛石间隔点缀。整体极富特色,局部带有北欧风格。
汾阳路79号,公董局总董府邸
? ??沿着汾阳路向南穿过复兴路,紧挨着太原路的79号,现在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它是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住宅,由于色彩和造型相似于美国的白宫,这栋建筑素有‘海上小白宫’之称。
? ??这里过去是公董局总董的宅邸,建造于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