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论基础 -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理论基础 -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第二章、理論基礎 二、理論基礎 2.1 翼尖(端)渦漩 要瞭解 BVI 現象的形成,可從翼尖渦漩開始探討。由前一章節所述,仍不足 以了解翼尖渦漩的構造及其實際運作情形,本章節將針對翼尖渦漩做一比較詳盡 的簡介。 葉尖渦漩的流場特性,以 McCormick 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12】,他利用實驗與 位勢流理論,探討葉尖渦漩與束縛渦之間的關係( Γc=90% Γ0),渦徑與葉尖邊界層 之關係及空蝕初始的實驗等 。由於翼尖渦漩流場的複雜性 ,隨著試驗方法的更新(如 LDV :雷射都卜勒測速系統),更精確的實驗結果也一直不斷的發表出來。關於翼 尖渦漩流場的研究,主要還是以理論性或數值性的探討為主。在理論分析方面, 迄今還是套用非黏性模式 【13】的理想流體公式,以渦漩格點法(類似有限元素的 建格點法)針對翼端及襟翼(flap)附近流場作流動分析,或依能量守恆原理,來預測 及模擬渦漩流動情形。其他還有探討軸流速度分佈,渦漩側向速度,及翼端渦漩 形成後,機翼後緣所產生的層流性與紊流性的翼後緣渦漩分析。雖然這些理論分 析模式能大致算出渦漩的流線與升力、阻力係數,但實際流體都是有黏滯性的, 因此不能模擬出真正的翼尖渦漩流場性質;然而在數值計算的方法上,近代對於 翼端渦漩的研究進展非常的迅速,這是由於電腦計算速度與記憶體容量提升的緣 故。尤其隨著計算流體力學(CFD)的快速發展,至今已有技術可以探討黏性與非黏 性流體,而且是三維的非穩態模式的翼端渦漩結構 【14】。其分析的方法又是一門 複雜的學問,利用有限體積法(finite volume)的數值計算,可模擬至和實際的流場非 常接近的狀態。對於一些複雜的幾何流場,更有適型法(body fit)來針對不規則形狀 的機翼做翼尖渦漩的模擬。但即使如此,數值計算的方法終就只能對翼端附近的 流場做定性的分析,而不能得到流場精確的實際流動情形,因此,流場的實驗觀 察與量測分析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從翼尖渦漩的整體結構發展來看,其本身是一種三維的流動,且與三維流動 分離有關(Three Dimensional Flow Separation) ,三維流動分離的發生不像二維流動 分離理論上所分析的,在有逆流(Reversal Flow)及表面剪應力為零的情形下才會發 生。在數學的描述上,根據切線的定義可定出兩種不同型態的流動分離:它們分 別為正常分離(Ordinary Separation)與奇異分離(Singular Separation) 。對於正常分離 來說,其在與表面的接觸點上所承受的剪應力不完全為零,但就奇異分離而言, 6 第二章、理論基礎 則是完全為零。對於實際物體上的三維流動分離,正常分離是較有可能發生的。 通常對一個三維流動而言,氣泡不會形成,而只會使被分離的流線隨著自由流往 下游流動,並且會扭曲形成螺旋狀的渦漩。 對於直昇機而言,其螺旋槳尖端附近的流場就是個複雜且重要的三維非穩態 的流體力學問題。由於上下翼面的壓力不同,在沿著翼根部(Wing Root)到翼端(Wing Tip)的方向上會有一個壓力梯度,好讓翼端的壓差為零以達到平衡。在此同時,機 翼上表面的流線(Streamline)將傾向於根部方向,而下表面的流線則傾向於翼端,此 趨勢迫使其在翼端處產生環流;另外,更由於流體的黏滯性及在翼端的剪力作用 而有一個次級渦漩的形成(圖 2.1.1)。此次級渦漩會帶走一些低動量之流體並纏繞過 翼端且聚集在吸力側面(Suction Side)上。當此作用持續發展時,最終便會形成較大 的渦漩,即所謂的翼尖渦漩。 圖 2.1.1 不同攻角下二次渦漩形成示意圖 當此翼尖渦漩再往下游流場移動時,渦漩的結構將會改變而發生渦漩迸裂的 現象(Vortex Breakdown) ,而因此導致升力的降低和縱向的不穩定,會嚴重的影響 飛行性能與飛安。而一般對渦漩迸裂的解釋是,其基本的結構為軸向流動(Axial Flow) 與 螺 旋 流 動 (Spiral Flow) 的 整 合 體 , 可 分 為 近 似 軸 對 稱 形 (Near axisymme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