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动后模态结构:从客语模态‘得’字句谈起 - 清华学报 - 国立清华大学
談動後模態結構:從客語模態「得」字句談起∗
鍾叡逸∗∗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摘 要
本文對臺灣四縣客語動後模態詞 tet 「得」進行描述和分析,首先探討「得」有別於
典型模態句式呈現出的獨特動後語序;其次,就模態性 (modality) 而論,動後模態句展
現了「模態光譜」(the spectrum of modality) ,下從辭彙層的能願模態、上至曲折層的義務
模態。本文利用製圖理論 (cartographic approach) 探討其句法語義特質,並從比較語法的
角度切入,以廣泛了解動後模態現象。動後模態結構一如典型模態句,模態詞組居於動
詞組之上,表層的動後語序則是肇因於詞法要求,驅動動詞移位或者輕動詞架接,這兩
類句法運作可從模態詞 (modal) 和副詞間的互動得到驗證。本文藉由客語動後模態詞研
究配合跨語言比較,捕捉模態詞句法語義的對應關係,以及功能詞之間的互動現象。
關鍵詞:動後模態詞,模態光譜,製圖理論,比較語法,客語
∗ 本文承蒙蔡維天、連金發、劉辰生、江敏華和楊中玉等學者指正,並給予寶貴意見。兩位匿名審
查人提問也敦促本文論述更為清晰,在此一併致謝。感謝發音人大力協助使本文調查得以順利完
成。如有任何缺漏,概由作者負責。
∗∗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電子郵件信箱:yi0918@
清華學報 新43 卷第 4 期(民國 102 年 12 月)第 711~746 頁
712 清 華 學 報
一、前言
模態詞在詞法、句法以及語義、語用各方面都有許多發人省思的現象,模態詞
研究一直是學者研究的重心(Palmer 1986 ;Kratzer 1991 ;Butler 2003 等)。關於
模態性的定義,Nuyts (2001, 2006) 定義模態性為“qualifications of the states of
affairs” ,意即對於事件的事態加以量化。「得」字句用法豐富,其中就包含表達模
態性的用法,而「得」字模態句也引起一系列對於共時歷時、語法語義等的研究
(呂叔湘1982 ;梅祖麟1981 ;曹廣順1995 ;蔣紹愚1995 ;王偉 1998 ,2000 ;吳
福祥 2002 等)。此外,吳福祥 (2003) 也曾考察南方方言「V 得/不 C 」結構格
式,探討方言中能性「得」用法。本文發現臺灣四縣客家話(以下簡稱四縣客家
話)「得」除了用在能性「V 得/不 C 」格式之外,還能採取「V 得 O 」直接帶上
賓語,表達允准。「得」模態用法呈現「模態光譜」(參見蔡維天 2010 ),從表
達能力 (ability, potential) 的能願模態性 (dynamic modality) ,以至於允許或義務的
義務模態性 (deontic modality) (參見Kratzer 1986 ;Palmer 1986 )。
再者,四縣客家話的模態詞都出現在主要動詞之前,唯獨「得」位在動詞之
後,構成模態詞系統的不一致性。「得」字模態句的不一致性不能只當成例外來解
釋,因為「得」的使用非常普遍,更是四縣客家話用來表達允准/義務、能性的主
要策略。四縣客家話動後模態詞「得」的語法特徵、結構也就格外值得關注。本文
主要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一、對比一般動前模態詞,何以「得」可以出現在動詞
後?我們主張這是起自「得」的構詞需求,「得」黏著性 (boundness) 需要動詞上
移輔助其表達模態性;「得」兼具能願模態詞、義務模態詞,表達兩種模態性,呈
現出模態光譜分布。二、我們將透過觀察模態「得」字句和副詞兩者的修飾範疇,
詳加討論其互動關係,利用副詞作為界標檢驗我們所提出的句法結構。三、從比較
語法觀點,比較四縣客家話和國語、廣東話,以及其他客家次方言的相應現象,為
本文所關注的動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