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职中——《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docVIP

黄龙职中——《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龙职中——《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

《左忠毅公逸事》练习题 一、关于字词 (_______》,作者__________,清朝散文家______。 2.“逸事”指_________________ 的事迹,本文所记是________ 的点滴事迹,主要突出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3.作者用史可法的事迹来衬托左光斗的精神,这种手法是_______。 二、关于课文 (一)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出每部分的大致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二)本文写了哪两个人物?有无主次之分?为什么? (三)左光斗“解貂覆生、为掩户”、“瞿然注视”、“面署第一”的行动和“召入,使拜夫人”时说的一段话,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并把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即解( )貂覆生,为( )掩户。 2.每有警,( )辄数月不就寝。 3.史公兵,往来桐城,( )必躬造左公第。 4.(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 )语人。 三、扩展与活动 (一)本文的取材有哪些特点?谈谈这样取材的好处。 (二)文章开头就交代有“先君子尝言”,文章最后再一次交代说“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这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什么作用? (三)翻译下面一段古文,指出文中主人公具有什么高尚品质。 陶侃出游① 唐 房玄龄 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②取之耳。”侃大怒曰:“汝③既不田④,而戏贼⑤人稻!”执⑥而鞭⑦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⑧人足。 [注] ①本篇选自《晋书?陶侃传》,题目为编者加。陶侃,东晋人,曾任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征西大将军等职。 ②聊:姑且,随便。 ③汝:你。④田:耕种田地。 ⑤贼:此处指“损害”。 ⑥执:抓住。 ⑦鞭:用作动词,鞭打。 ⑧给:丰裕充足。 参考答案 一、(一)jī páo zì xí jù yè jù (二) 1.一人一马 2.草稿3.签署 4.被他 5.以……为席 6.用 7.糊涂,不明白 8.总是(三)1.方望溪先生全集 方苞 2.非官修正史而流传于民间 左光斗为国选才 英勇不屈 3.侧面烘托 二、(一)略。 (二)本文写了左光斗和史可法两个人,目的都在于表现左光斗,主次分明。写左光斗古寺识可法,在于表现他的求贤若渴和慧眼识才;写史可法为左光斗被捕下狱而焦急、关切和探监,也正是为了表现左光斗的威武不屈、和为国事为忧的精神品格;写史可法的言行,也在于侧面烘托左光斗的言传身教及其对史可法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突出左光斗。 (三)表现了爱才、惜才、为国家识拔人才的高贵品质。 (四)1.省略定语“其”和介词宾语“之”;就解下(自已的)貂皮外衣,盖在年轻人的身上,替(他)掩上门。 2.省略主语“其”;每当有了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安寝。 3.省略主语“其”;史可法带兵期间,来往经过桐城,(他)一定要亲自到左公府上。 4.省略主语“其”和介词宾语“之”;(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三、(一)本文不是取材于有关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而是三个互不相连的故事片断,但都紧扣左光斗的“忠毅”这个中心。这样取材,符合“逸事”的写作要求,可避免与官修正史雷同,而体现文章的特色。 (二)内容上可增强真实性、可信性,形式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本文主人公具有疾恶如仇、爱护庄稼的美德。[译文]一天,陶侃去野外游览,碰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用这个干什么?”那个人说:“走在路上看见了,随便折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道:“你既然不种庄稼,还随意糟蹋人家的稻子!”于是,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抽了一顿。所以百姓都勤于农耕,家家都很富足。 2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