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作物最後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用作物最後整理

特用作物 甘藷 sweet potato 報告者:廖行一.許禮強 甘藷介紹 甘藷(Ipomoea batatas(L.)Lam.),英名為Sweet potato ,屬於旋花科(convoluvlaceae)甘藷屬 (Ipomoea ),具匍匐地面生長特性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別稱:番藷、地瓜、玉秋藷、甜藷、紅苕、 朱藷、赤藷、金藷 因藷塊肉色不同,可分為紅藷、黃藷、白藷等。 種源與原產地 栽培種的原生型為Ipomoea fastigiata,而原始的太平洋民族栽培種為此經長年累月的馴化所產生 在印度全國,馬來西亞的Malacca,錫蘭,摩蘆加群島等地所分布的品種與栽培種可能具有密切關係 但目前仍無證據確定 種源與原產地(續) 甘藷如何引入台灣? 台灣據載約在十七世紀初,明末荷蘭佔領時 期,由中國大陸褔建引進栽培,曾於民國40~ 60 年間,生產面積一直維持在20 ~40 萬公 頃,年產量200 ~340餘萬公噸,是為最鼎盛 時期 台灣番薯的歷史 於十七世紀初引進來台 鼎盛時期:民國40~60年間,主要供為當時農村副業重要的自給飼料及輔佐糧食 隨後由於用途的變遷,進口飼料玉米取而代之,甘藷需求量因而銳減,栽培面積也逐年大幅降低,至民國79年達最低,年產量僅1 萬公噸 直到最近幾年,國人飲食及膳食結構迭變,食用或食品加工用甘藷及葉菜甘藷漸受消費者青睞 我國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減少對農業生產的衝擊,積極推動具有地域特色的少量多樣化農特產發展政策 因此,目前本省食用甘藷種植面積已有逐年回增的趨勢 栽培技術 選擇優良品種 整地作畦 育苗與藷苗的選擇 插植作業 田間管理 施肥方式 病蟲害防治 收穫調製 選擇優良品種 參酌當地氣候環境條件、土壤質地與肥力、產品利用目的和種植時期等因素,選用適地適作的優良品種,並充份瞭解該品種的特性及生長習性,為極重要的工作。 目前推廣的優良品種有台農57 號、台農64號、台農66 號、台農67 號、台農68 號、台農69 號、桃園1 號等。 比較常見番薯 台農57號:黃皮黃肉 台農62號:紅皮黃肉 台農64號:黃皮粉紅肉 台農66號:紅皮紅肉 台農70號:紅皮黃肉 芋頭蕃薯:紫皮紫肉 台農57號 全台產量最多品種 產期:農曆11-3月 產地:雲林 台南 高雄 特色:黃皮黃肉 口感:鬆軟 適合:烤、炸、煮 或製成蕃薯加工品 台農66號 粉泥質口感 水分含量高 產期:農曆9-12月 產地:北縣金山 桃園大園 苗栗後龍 台中 特色:紅皮紅肉 適合:煮地瓜飯、粥、湯 台農62號 產期:農曆9-12月 產地:雲林 嘉義 特色:紅皮黃肉 適合:炸薯條 台農70號 產期:農曆11-12月 產地:雲林 台中 彰化 特色:紅皮黃肉 量最少 形體不大 外觀不飽滿 新品種---台農72號 形狀:紡錘形。 表皮:深紅色,光滑,表皮脈少,皮目淺,無縱溝。 肉色:橙黃色。 生長習性:莖蔓半直立性,生育速度中等,莖蔓粗大 ,分枝數中等,平均為6.4支。 生育日數:秋作150天。 種植適期:秋作9-10月。 病蟲害發生情形:受甘藷蟻象危害較台農57號輕微, 但栽培時仍需注意防範。 芋頭蕃薯 產期:全年 品種:紫皮紫肉(中南部) 白皮紫肉(東部) 適合:蒸或煮湯 特性:最易煮熟 纖維最多 整地作畦 土壤的選擇宜以日照充足、排水良好、PH 在5.2 ~6.7 之間、土質疏鬆、透氣性佳、土層深厚且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和肥大 育苗與藷苗的選擇 植藷法(直接法):較省工、省地,但種藷用量多,且藷苗較細弱 植苗法(間接法) : 較費工、費地,但種藷用量少,藷苗較強健 插植作業 插植時期:南部地區插植適期春作為3 ~4 月,秋作7 ~8 月;中、北和東部插植適期春作為3~5 月,秋作6 ~8 月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中耕除了具有除草效果外,並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的通氣性,以及避免硬化根及鬚根的形成 2.翻蔓:防止地上部節間發根,分散養分的積貯及產生屑藷,並可促使塊根形成與肥大 3.灌排水 :土壤含水份多寡對甘藷產量影響至鉅,於生育初期和中期,土壤必需保持適濕狀態,如遇土壤水份過乾時,應行適度灌溉,有助於塊根發育及提高塊根產量 施肥方式 施肥量:甘藷對肥料三要素之需求量以鉀之吸收量最多,氮次之,磷較少 甘藷每公頃三要素推薦量為: (1)氮素:一般用量為30 ~80 公斤 (2)磷肥:一般用量為20 ~60 公斤 (3)鉀肥:一般用量為120 ~180 公斤 病蟲害防治 本省甘藷主要病害: 生育期為害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