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__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李]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 气体扩散 一、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 扩散系数DAB(P235,7-1) 同一物质的扩散系数随介质的种类、温度、压强、浓度等变化而变化。 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扩散 扩散系数DAB(P237,7-3)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一、概述 用液体处理气体中的污染物,使其中一种或几种气态物质以扩散方式通过气、液两相界面而溶于液体的过程。因此又称湿式净化。 气体吸收的必要条件是污染气体(污染物)在吸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吸收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液)或溶剂。被吸收的气体中可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或溶质,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 吸收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二、吸收机理 双膜理论。 吸收过程是溶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的相际传质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1) 溶质由气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气相侧(气相内传质); (2) 溶质在界面上溶解(通过界面的传质); (3) 溶质由相界面液相侧扩散至液相主体(液相内传质)。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相界面两侧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这两个停滞膜内,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二膜层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项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的组成存在平衡关系,即所需的传质推动力为零或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两个停滞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充分流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物质组成均匀。溶质在每一相中的传质阻力都集中在虚拟的停滞膜内。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吸收过程为溶质通过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过程。所以,两项间传质的速率方程分别为: 气膜: (NA)g=Kg(PA-PA,i) 液膜: (NA)l=Kl(CA,i-CA) 式中: (NA)g,(NA)l——溶质通过气膜和液膜的传质通量,kmol/(m2·s) PA,CA——溶质在气、液两相主题中的压力(Pa)和浓度(kmol/m3) PA,i,CA,i——溶质在气、液两相界面上的压力(Pa)和浓度(kmol/m3) Kg——以气相分压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kmol/(m2·s·Pa) Kl——以液相浓度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m·s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三、气液平衡 1.气液平衡关系式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当混合气体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时,混合气体中的可吸收组分(吸收质)向吸收剂进行质量传递(吸收过程);同时也发生液相中的吸收质组分向气相逸出的质量传递(解吸过程)。 当两个过程的传质速率相等时,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即相平衡。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Kg/100kg溶剂 与气体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受温度、压力影响。溶解度与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图7-4) 问题:如何增大被溶解气体组分的溶解度? (1)溶剂:溶解力强、选择性好 (2)提高分压(总压) (3)降低温度。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2)亨利定律 物理吸收时,当总压不高(不超过5×105Pa)时,在恒温下,稀溶液上方溶质的平衡压力与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此即亨利定律,表达式: C=H?P* C——溶质的平衡浓度mol/m3(溶解度) H——亨利系数mol/(m3 ? Pa) P*——平衡时气相中的组分分压Pa(平衡分压)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2.吸收系数 有多种形式(与吸收推动力相对应) 通过实验测定是获得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在规定条件范围内,利用吸收系数的经验公式: (1)用水吸收氨气: kga=6.07×10-4G0.9L0.39 (2)常压下用水吸收CO2 k1a=2.57×U0.96 (3)用水吸收SO2 kga=9.81×10-4G0.7L0.25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四、物理吸收(略) 气体溶解于溶剂中的物理过程,无显著的化学反应。 用水吸收氨气、 CO2、 SO2等,吸收率低、速度慢。 第二节 气态污染物的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