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附属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3.doc

西北师大附属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师大附属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3

西北师大附属中学2006届高三毕业班 数学基础能力综合测试(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集合 ( ) A、1 B、2 C、1或2 D、8 3、函数的定义域为 ( ) A、 B、 C、(1,2) D、 4、设,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B、 C、 D、 5、某地区高中分三类,A类校共有学生4000人,B类校共有学生2000人,C类校共有学生3000人.现欲抽样分析某次考试的情况,若抽取900份试卷进行分析,则从A类校抽取的试卷份数应为( ) A、450 B、400 C、300 D、200 6、如图,函数的图象如下,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7、实数 ( ) A、 B、 C、9 D、10 8、已知F1、F2为双曲线的焦点,过F2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它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P,且,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 B、 C、 D、 9、已知,其中则满足条件的不共线的向量共有( ) A、16个 B、13个 C、12个 D、9个 10、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C1中,点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则点C1到平面B1EF的距离是 A、 B、 C、 D、 11、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满足,则使的值等于 ( ) A、 B、 C、 D、 1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走到B地,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m≠n);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行走,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t1t2 B、t1=t2 C、t1t2 D、t1,t2的大小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设抛物线则P到抛物线焦点F的距离为 . 1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命题“p:x2”为真命题,则命题“q:x≥2”为真命题;②如果一个简单多面体的所有面都是四边形,那么F=V-2(其中F是面数,V是顶点数);③函数④在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15、设“ ”为 =,若已知, ,则= . 16、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如果存在正整数M,使得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则M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 (Ⅰ)求证:与垂直; (Ⅱ)若,且,求的值。 1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ACB=90°,E、F分别是AB、BC的中点,G是AA1上的点. (Ⅰ)如果,试确定点G的位置; (Ⅱ)在满足条件(Ⅰ)的情况下,试求 19、甲、乙、丙三人分别独立解一道题,甲做对的概率是,甲、乙、丙三人都做对的概率是甲、乙、丙三人全做错的概率是 (Ⅰ)分别求乙、丙两人各自做对这道题的概率; (Ⅱ)求甲、乙、丙三人中恰有一人做对这道题的概率. 20、已知等差数列{an},公差大于0,且的两根,数列{bn}前n项和为Tn,且 (Ⅰ)写出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Ⅱ)记. 21、平面内动点M与点所成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满足 (Ⅰ)求点M的轨迹E的方程,并指出E的曲线类型; (Ⅱ)设直线:分别交x、y轴于点A、B,交曲线E于点C、D,且|AC|=|BD|.(1)求k的值;(2)若点,求△NCD面积取得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CDCB ADDCB AC 二、填空题:13、4 14、①②④ 15、(-2,1) 16、2 三、解答题:17、解:(Ⅰ)(解法一), (解法二), (Ⅱ) . 18、解:(Ⅰ)以C为原点,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C=2,则C(0,0,0),A(0,2,0),C1(0,0,2)E(1,1,0) 设 由即点为的中点。 (Ⅱ). 19、解:(Ⅰ)分别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