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志士连横和《台湾通史》
民族志士连横和《台湾通史》在马关条约签订至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占据我国领土台湾的50年中,台湾岛上先后涌现了一群有气节、有知识的志士。他们秉持中华民族传统坚贞忠纯的志虑操守,像岁寒松柏一般傲立在风霜雪雨中,以其特有的方式与异族统治者进行抗争,为保存民族文化血脉,为宝岛光复回归竭尽心力,我国近人著名诗人、历史学家连横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
连横,原名元斌,小名重送,字武公,初号葛陶,后改雅堂,晚号剑花,别署慕真。1878年2月17日(清光绪四年正月十六)生于台南。连氏祖籍福建龙溪,始祖连兴位于清康熙中期随开发台湾大军来到岛上,卜居台南宁南坊马兵营,至连横已传祀七世
连横生时,台湾尚未建省。台南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全台首邑(直到1885年建省后才逐渐被台北取代),荷兰殖民者曾于此营巢;郑成功(延平郡王)驱荷后在此建立东都明京;清朝是台湾府治。马兵营在城北,就是当年郑成功屯兵的故垒。在一片合抱的榕树遮天蔽日的绿阴中,郑氏旧物如古堡、石垣、校场、马道隐然犹存,斯人虽去,英风浩气长留海天之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连横从小就对郑成功充满景仰崇敬之心,并一生以这位民族英雄的气概勋绩作为自己的取法的楷范
连横的父亲连得政(永昌)是一位爱好读书、深明大义的商人,他熟读《春秋》、《战国策》、《三国演义》等书,经常以忠义节烈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的熏陶,从小在连横心中植下了浓厚的民族意识
连横幼时在家塾发蒙。连氏兄弟五人,连横行四,另有姐妹二人(三兄、五弟、幼妹早殇)。连氏祖宅地广十亩,四周篁竹环绕,庭园之间满植果木花卉。连横12岁那年,其父因家中人众扩造了祖居,又买下左邻一位官宦别业――宜秋山馆作为他们兄弟的读书之地。连横回忆他幼时的读书生活:
(宜秋山馆)地大可五亩,花木幽邃,饶有泉石之胜。余少时读书其中,四时咸宜,于秋为最。宜赏月;宜听雨;宜掬泉;宜伴竹;宜弹琴;宜对奕;宜读书;宜咏诗;无往而不宜也
我先君经商数十年,自是多家居。夕阳西下,树影扶疏,辄扫落叶瀹水煎茶,坐石上读常事。……其时我二兄已入泮,士大夫之来我家,必竭诚款之。春雨之后,新笋怒生而烧之,用以饷客,食者靡不称美。或果实熟时,猱树而摘之以饷客,客无不果腹者。余时虽少,除读书养花之外,不知有所谓忧患者,熙熙凡五六年
少年连横在这样优雅的家园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然而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复巢之下,安有完卵,外敌袭来,无人可免。仅过六年,一场巨变彻底改变了连横一家的生活
1895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将台湾割让日本。5月29日,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倾复了台湾官民为抵御日本侵占成立的“台湾民主国”。随后,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在台南继续指挥抗日战事。经数月苦战,终因力量相差悬殊而不支。10月,日军五万人合围台南,21日台南失守,日本占领台湾全岛
当年连横18岁,家难随国难接踵而来,他的父亲因故乡沦亡悲愤不已,于8月14日辞别人世。台南陷落不久,日本政府相中城北环境,要在此建造法院、宿舍,征购了连家祖屋。于是连氏家族被迫别离了已经聚居二百余年的故宅流散四方,连横一家也迁到城西
在这场抗击日本侵占轰轰烈烈的斗争中,连横尚来弱冠,又值丁忧家居,不能起而执干戈卫社稷,但是台湾人民为保卫乡土不惜牺牲与入侵者殊死决斗的事实深深感动了他。他收集了许多民主国和台南抗日政府的文告,以后,在他写作《台湾通史》时,这些在战火中幸存的断简残楮便成为珍贵的史料。也就在这时,杜甫感叹乱离的诗引起他的共鸣,他开始习诗。于是手录少陵全集,深得杜诗三味,后来遂成为蜚声全台的诗坛名家
二
1897年,连横已长大成人,不能忍受统治者的横暴,孑然一身来到大陆,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但不久奉到母令要他回台完婚。连横不忍拂逆寡母的意愿,只好返家迎娶。夫人沈(少云),出身一位寄籍台南的大陆富商家庭,知书识礼,温顺贤惠,善于持家。夫妻情感甚笃,连横沉浸在婚后的幸福中,一时不再作远游之想
但是,美满的家庭生活不能抚平连横心中的痛楚。台湾沦丧后,一群不甘俯首做顺民的士人在彷徨苦闷中,经常以诗浇愁,发抒国破家亡之痛和思怀祖国之情。他们结成诗社,互相策勉,彼此唱和,刊行诗集,岛上一时诗风大盛,历40年而不熄。这种现象在台湾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中国各省区也是唯一的。日本占据台湾后,处心积虑消灭中华文化,同化我同胞,我民族文化之精华――诗歌彼时在台湾勃兴,无疑起着震天声于大汉,维斯文于不坠之作用。连横婚后不久,便与10位诗友结成日据时期台湾岛上成立的第一个诗社――浪吟诗社(1897年)。以后,诗社如雨后春笋似的在全岛各地出现,最多时数量超过一百个
连横文名日著,1898年,被台南的一家报纸――台澎日报(后改台南新报)聘为汉文部主笔(日据时期,当局不许岛上发行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 第1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pdf VIP
- 素食店创业计划书.pptx
- 5《秋天的怀念》—优质课课件(共30张PPT).pptx VIP
- 血管瘤治疗后护理.pptx
- 年产12000吨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GM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有限空间作业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 公共政策审计课件.pptx
- “分数除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成考政治试题及答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 3知识点梳理及语法讲义(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